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引言 | 第9-11页 |
1.2 混凝土细观力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1-15页 |
1.2.1 混凝土细观力学理论分析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 第11-13页 |
1.2.2 混凝土细观力学试验观测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1.2.3 混凝土细观力学数值模拟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2 混凝土细观力学理论分析方法 | 第17-27页 |
2.1 复合材料细观力学理论分析方法 | 第17-21页 |
2.1.1 Eshelby等效变换理论 | 第18-19页 |
2.1.2 混凝土Mori-Tanaka模型理论分析 | 第19-21页 |
2.2 三相介质力学性能 | 第21-24页 |
2.2.1 粗骨料粒径级配 | 第21-22页 |
2.2.2 界面过渡区力学特性及体积分数确定 | 第22-23页 |
2.2.3 三相介质材料性能 | 第23-24页 |
2.3 混凝土细观损伤 | 第24-26页 |
2.3.1 孔隙率对基质弹性模量影响 | 第24-25页 |
2.3.2 混凝土损伤定义 | 第25-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3 混凝土细观力学特性研究 | 第27-36页 |
3.1 界面过渡区体积分数分布 | 第27-28页 |
3.2 混凝土等效弹性模量影响因素分析 | 第28-33页 |
3.2.1 界面过渡区弹性模量和厚度影响 | 第28-30页 |
3.2.2 粗骨料形状影响 | 第30-31页 |
3.2.3 孔隙率影响 | 第31-33页 |
3.3 混凝土损伤特性研究 | 第33-35页 |
3.3.1 砂浆孔隙率与混凝土损伤数值关系 | 第33-34页 |
3.3.2 界面过渡区孔隙率与混凝土损伤数值关系 | 第34-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4 混凝土多尺度损伤本构关系研究 | 第36-56页 |
4.1 多尺度力学行为理论分析 | 第36-42页 |
4.1.1 三相介质间应力关系分析 | 第36-39页 |
4.1.2 三相介质间应变关系分析 | 第39-41页 |
4.1.3 混凝土损伤本构关系 | 第41-42页 |
4.2 孔隙率对三相介质影响 | 第42-45页 |
4.2.1 孔隙率对三相介质弹性模量影响 | 第42-45页 |
4.2.2 孔隙率的演化规律 | 第45页 |
4.3 三相介质损伤本构模型 | 第45-48页 |
4.4 混凝土多尺度损伤本构关系算例分析 | 第48-55页 |
4.4.1 双线性弹性损伤模型 | 第48-51页 |
4.4.2 孔隙率变化对本构模型影响 | 第51-53页 |
4.4.3 孔隙率对强度影响 | 第53-5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5.1 结论 | 第56-57页 |
5.1.1 混凝土等效弹性模量影响因素 | 第56页 |
5.1.2 孔隙率表征损伤变量 | 第56-57页 |
5.1.3 混凝土损伤本构特性研究 | 第57页 |
5.2 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