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1 绪论 | 第8-15页 |
| 1.1 引言 | 第8页 |
| 1.2 有机和无机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其分类 | 第8-11页 |
| 1.2.1 无机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 | 第8页 |
| 1.2.2 有机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 | 第8-10页 |
| 1.2.3 太阳能电池的分类 | 第10-11页 |
| 1.3 太阳能电池的基本性能参数 | 第11-14页 |
| 1.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其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 2 制备有机无机太阳能电池的实验材料和实验设备 | 第15-22页 |
| 2.1 实验材料 | 第15-18页 |
| 2.1.1 无机材料 | 第15-17页 |
| 2.1.2 有机材料 | 第17-18页 |
| 2.2 实验设备 | 第18-21页 |
| 2.2.1 磁控溅射 | 第18-19页 |
| 2.2.2 多源有机气相蒸发台 | 第19-21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3 氧化镓修饰倒置结构的有机太阳能电池 | 第22-29页 |
| 3.1 引言 | 第22页 |
| 3.2 基于氧化镓的倒置结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备 | 第22-24页 |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4-28页 |
| 3.3.1 优化缓冲层MoO_3厚度提高性能 | 第24-26页 |
| 3.3.2 优化缓冲层氧化镓的厚度 | 第26-28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4 基于PbI_2的有机/无机杂化太阳能电池 | 第29-41页 |
| 4.1 引言 | 第29-30页 |
| 4.2 基于PbI_2的有机/无机杂化电池器件的制备 | 第30-31页 |
| 4.3 基于结构为PbI_2/C_(60)和PbI_2/PTCDA性能分析 | 第31-39页 |
| 4.3.1 CuI作为缓冲层改变PbI_2特性分析 | 第31-33页 |
| 4.3.2 基于结构为PbI_2/PTCDA性能分析 | 第33-35页 |
| 4.3.3 基于结构为PbI_2/C_(60)性能分析 | 第35-37页 |
| 4.3.4 结构为PbI_2/PTCDA和PbI_2/C_(60)的有机/无机杂化电池的比较 | 第37-39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 5 基于结构为PbI_2/C_(60)有机/无机杂化太阳能电池性能优化 | 第41-47页 |
| 5.1 引言 | 第41页 |
| 5.2 基于PbI_2/C_(60)有机/无机杂化太阳能电池的制备 | 第41-42页 |
| 5.3 基于PbI_2/C_(60)有机/无机杂化太阳能电池优化分析 | 第42-46页 |
| 5.3.1 引入掺杂层改变杂化电池性能 | 第42-44页 |
| 5.3.2 改变PbI_2生长温度提高器件性能 | 第44-46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结论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2-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