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一)国内有关教学留白艺术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二)国外有关教学留白艺术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3页 |
(二)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四、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4-15页 |
(一)研究创新之处 | 第14页 |
(二)研究不足之处 | 第14-15页 |
第一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留白艺术概述 | 第15-20页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一)留白艺术 | 第15页 |
(二)教学留白艺术 | 第15页 |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教学留白艺术 | 第15-16页 |
二、教学留白艺术的理论基础 | 第16-17页 |
(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第16页 |
(二)完形理论 | 第16页 |
(三)建构主义理论 | 第16-17页 |
(四)教学简洁原理 | 第17页 |
三、教学留白艺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的价值 | 第17-20页 |
(一)落实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 第17-18页 |
(二)平衡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节奏 | 第18页 |
(三)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 第18页 |
(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质量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教学留白艺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情况调查及问题分析 | 第20-33页 |
一、教学留白艺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情况调查 | 第20-27页 |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 第20-21页 |
(二)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21-27页 |
二、教学留白艺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所存在的问题 | 第27-30页 |
(一)课堂教学环节缺少必要的教学留白 | 第27-28页 |
(二)教师不能灵活运用教学留白艺术 | 第28-29页 |
(三)教科书中的留白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 | 第29页 |
(四)学生不能有效利用教学留白时间 | 第29-30页 |
三、教学留白艺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0-33页 |
(一)教师未意识到教学留白艺术的重要性 | 第30-31页 |
(二)教师缺乏教学留白艺术的运用技巧 | 第31页 |
(三)教师对教科书中的留白资源把握不到位 | 第31-32页 |
(四)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不到位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教学留白艺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的优化策略 | 第33-41页 |
一、严格遵循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运用教学留白艺术的原则 | 第33-35页 |
(一)针对性原则 | 第33页 |
(二)主体性原则 | 第33-34页 |
(三)适度性原则 | 第34页 |
(四)启发性原则 | 第34-35页 |
(五)科学性原则 | 第35页 |
二、合理设计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的留白 | 第35-39页 |
(一)备课环节中的留白 | 第35-36页 |
(二)新课导入中的留白 | 第36页 |
(三)课堂提问中的留白 | 第36-37页 |
(四)课堂评价中的留白 | 第37页 |
(五)板书设计中的留白 | 第37-38页 |
(六)课后作业中的留白 | 第38-39页 |
三、正确处理在教学留白艺术运用中的两大关系 | 第39-41页 |
(一)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 第39页 |
(二)教材与教学的关系 | 第39-41页 |
第四章 教学留白艺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的课例 | 第41-51页 |
一、《诚实守信》教学留白艺术运用的教学设计 | 第41-47页 |
二、《诚实守信》教学留白艺术运用的实施 | 第47-49页 |
三、《诚实守信》教学留白艺术运用的教学效果评价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一 | 第55-57页 |
附录二 | 第57-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