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钢铁行业节能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2 本文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钢铁行业节能技术研究及应用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发达国家 | 第11-13页 |
1.2.2 我国 | 第13页 |
1.3 研究现状总结 | 第13-14页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4-15页 |
第二章 钢铁行业主要节能技术研究与分析 | 第15-28页 |
2.1 余热余能利用 | 第15-21页 |
2.1.1 蓄热式燃烧技术 | 第15-17页 |
2.1.2 煤气回收综合利用技术 | 第17页 |
2.1.3 干熄焦(CDQ)技术 | 第17-18页 |
2.1.4 烧结余热回收利用技术 | 第18页 |
2.1.5 高炉煤气余压发电(TRT)技术 | 第18-19页 |
2.1.6 电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技术 | 第19页 |
2.1.7 连铸坯热装热送技术 | 第19-20页 |
2.1.8 螺杆膨胀机发电技术 | 第20-21页 |
2.2 节约用电相关技术 | 第21-24页 |
2.2.1 变频调速技术 | 第21-22页 |
2.2.2 高效节能型电动机 | 第22页 |
2.2.3 高效照明光源和灯具 | 第22-23页 |
2.2.4 谐波、瞬流及浪涌治理 | 第23-24页 |
2.2.5 水动风机冷却塔 | 第24页 |
2.3 钢铁生产过程及工艺节能技术 | 第24-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三章 某钢铁企业节能技术应用及分析 | 第28-51页 |
3.1 开展节能技术应用的某钢铁企业概况 | 第28-31页 |
3.1.1 改造前的生产工艺和主要用能设备 | 第28-30页 |
3.1.2 用能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节能措施分析 | 第30-31页 |
3.2 主要节能技术应用及节能效果 | 第31-49页 |
3.2.1 连轧加热炉“油”改“气” | 第31-35页 |
3.2.2 转炉煤气回收及并网 | 第35-37页 |
3.2.3 转炉-连轧钢坯热送热装 | 第37-38页 |
3.2.4 转炉余热蒸汽膨胀机发电 | 第38-39页 |
3.2.5 风机、水泵节电改造 | 第39-46页 |
3.2.5.1 3 | 第39-40页 |
3.2.5.2 混铁炉除尘系统变频节能改造 | 第40-41页 |
3.2.5.3 转炉二次除尘风机变频调速改造 | 第41-42页 |
3.2.5.4 连轧沉淀池 2、3 号水泵变频调速改造 | 第42-43页 |
3.2.5.5 1 | 第43-44页 |
3.2.5.6 热电冷却塔节能改造 | 第44-45页 |
3.2.5.7 更换供水系统低效电机 | 第45-46页 |
3.2.5.8 小结 | 第46页 |
3.2.6 照明节电改造 | 第46-48页 |
3.2.6.1 无缝钢管厂房照明改造 | 第46-47页 |
3.2.6.2 热电锅炉本体照明改造 | 第47-48页 |
3.2.6.3 小结 | 第48页 |
3.2.7 无缝钢管电网谐波整治 | 第48-4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四章 节能技术应用中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 | 第51-72页 |
4.1 主要工艺设备参数核算及选型(连轧加热炉“油”改“气”) | 第51-56页 |
4.1.1 改造前后主要技术参数 | 第51-52页 |
4.1.2 主要工艺设备参数核算及选择 | 第52-55页 |
4.1.2.1 炉子加热能力核算 | 第52-54页 |
4.1.2.2 供热能力分配和烧嘴配置 | 第54-55页 |
4.1.2.3 鼓风机、煤气废气引风机和空气废气引风机 | 第55页 |
4.1.3 小结 | 第55-56页 |
4.2 转炉煤气利用及并网方案比选(转炉煤气回收及并网) | 第56-57页 |
4.2.1 转炉煤气利用途径 | 第56-57页 |
4.2.2 转炉煤气管线并网方式 | 第57页 |
4.2.3 小结 | 第57页 |
4.3 钢坯热装率及效益分析(转炉-连轧钢坯热送热装) | 第57-67页 |
4.3.1 影响热装率的主要因素 | 第58页 |
4.3.2 连轧热装失败的理论分析 | 第58-63页 |
4.3.3 连轧热装实例热装量的评估 | 第63-66页 |
4.3.4 小结 | 第66-67页 |
4.4 能源测试(无缝钢管电网谐波整治) | 第67-70页 |
4.4.1 进行测试的系统情况 | 第67-68页 |
4.4.2 测试数据 | 第68-70页 |
4.4.3 测试结果分析 | 第70页 |
4.4.4 小结 | 第7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5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72-73页 |
5.2 主要创新和特色 | 第73页 |
5.3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附件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