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18页 |
1.1 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 | 第7-8页 |
1.1.1 纳米材料 | 第7页 |
1.1.2 纳米技术 | 第7-8页 |
1.2 纳米材料的性质及应用 | 第8-10页 |
1.2.1 表面效应 | 第8页 |
1.2.2 小尺寸效应 | 第8-9页 |
1.2.3 量子尺寸效应 | 第9页 |
1.2.4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 第9-10页 |
1.2.5 纳米材料的应用 | 第10页 |
1.3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10-12页 |
1.3.1 气相法 | 第10页 |
1.3.2 固相法 | 第10-11页 |
1.3.3 水热法 | 第11页 |
1.3.4 沉淀法 | 第11页 |
1.3.4 溶胶-凝胶法 | 第11页 |
1.3.5 微乳液法 | 第11-12页 |
1.4 纳米二氧化硅 | 第12-15页 |
1.4.1 纳米二氧化硅的结构 | 第12-13页 |
1.4.2 纳米二氧化硅的性质 | 第13-14页 |
1.4.3 纳米二氧化硅的应用 | 第14-15页 |
1.5 纳米氧化镁 | 第15-17页 |
1.5.1 纳米氧化镁的性质 | 第15-16页 |
1.5.2 纳米氧化镁的应用 | 第16-17页 |
1.6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7-18页 |
2 纳米氧化镁的制备和表征 | 第18-29页 |
2.1 实验试剂 | 第18-19页 |
2.2 实验设备 | 第19页 |
2.3 实验步骤 | 第19-20页 |
2.4 纳米氧化镁的表征与分析 | 第20-27页 |
2.4.1 差热/热重分析 | 第20-21页 |
2.4.2 焙烧温度对氧化镁结晶度的影响 | 第21-22页 |
2.4.3 焙烧温度对氧化镁形貌及结构的影响 | 第22-24页 |
2.4.4 焙烧温度对氧化镁比表面积及孔结构影响 | 第24-25页 |
2.4.5 反应物用量对氧化镁比表面积及形貌的影响 | 第25-27页 |
2.5 氧氧化镁在处理有机废水方面的应用 | 第2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3 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和表征 | 第29-38页 |
3.1 实验试剂 | 第29-30页 |
3.2 实验设备 | 第30页 |
3.3 实验步骤 | 第30-31页 |
3.4 纳米二氧化硅的表征分析 | 第31-36页 |
3.4.1 差热/热重分析 | 第31-32页 |
3.4.2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2-33页 |
3.4.3 XRD分析 | 第33-34页 |
3.4.4 低温氮吸附比表面分析 | 第34-35页 |
3.4.5 扫描电镜分析 | 第35-36页 |
3.4.6 透射电镜分析 | 第36页 |
3.5 小结 | 第36-38页 |
4 纳米二氧化硅制备条件的优化 | 第38-45页 |
4.1 纳米二氧化硅反应机理 | 第38页 |
4.1.1 乳液制备机理 | 第38页 |
4.1.2 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机理 | 第38页 |
4.2 影响纳米二氧化硅产品的因素 | 第38-44页 |
4.2.1 反应温度对纳米二氧化硅比表面积的影响 | 第38-39页 |
4.2.2 物料浓度对纳米二氧化硅比表面积的影响 | 第39-41页 |
4.2.3 pH值对二氧化硅比表面积的影响 | 第41-42页 |
4.2.4 石蜡用量对二氧化硅比表面积的影响 | 第42-43页 |
4.2.5 表面活性剂用量对二氧化硅形貌的影响 | 第43-4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5 结论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附录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