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临床医学论文--诊断学论文--影像诊断学论文--核磁共振成像论文

前连合及内囊断层解剖与MRI图像初步对照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缩略语第10-11页
前言第11-13页
    研究现状、成果第11-12页
    研究目的、方法第12-13页
一、前连合与内囊前肢的断层解剖学与MRI研究第13-27页
    1.1 对象和方法第13-19页
        1.1.1 标本取材第13-15页
        1.1.2 大脑火棉胶薄层切片的制备第15-18页
        1.1.3 正常成年女性志愿者颅脑MRI图像的获取第18-19页
    1.2 结果第19-23页
        1.2.1 人脑断层切片和颅脑MRI图像水平位观察结果第19-20页
        1.2.2 人脑断层切片和颅脑MRI图像冠状位观察结果第20页
        1.2.3 人脑断层切片和颅脑MRI图像矢状位观察结果第20-23页
    1.3 讨论第23-26页
        1.3.1 前连合与内囊前肢的解剖学位置关系初步探讨第23-24页
        1.3.2 人脑内囊区域所含纤维的复杂多样性第24-25页
        1.3.3 大脑前连合与内囊断层解剖组织学研究的临床意义第25-26页
    1.4 小结第26-27页
二、人脑内囊区域的三维重建及体积差异性分析第27-37页
    2.1 材料和方法第27-31页
        2.1.1 切片选取与图像采集第27-29页
        2.1.2 图像处理及三维重建第29-30页
        2.1.3 测量成年女性内囊及其各分部左右侧体积第30-31页
        2.1.4 统计学方法第31页
    2.2 结果第31-34页
        2.2.1 三维重建前连合、内囊及其毗邻结构图像第31页
        2.2.2 前连合及内囊可视化研究结果第31-33页
        2.2.3 左右大脑半球内囊及其各部体积对比分析结果第33-34页
    2.3 讨论第34-36页
        2.3.1 内囊及各分部左右侧体积测量分析的临床意义第34-35页
        2.3.2 前连合、内囊及其毗邻结构三维重建的临床应用价值第35-36页
    2.4 小结第36-37页
三、矢状位内囊后肢和膝部准确的解剖学定位第37-42页
    3.1 材料和方法第37-39页
        3.1.1 研究对象和方法第37页
        3.1.2 图像处理与内囊后肢三维可视化重建第37-39页
    3.2 结果第39页
        3.2.1 颅脑MRI二维图像观察结果第39页
        3.2.2 颅脑MRI三维重建图像观察结果第39页
    3.3 讨论第39-41页
        3.3.1 内囊矢状位解剖学明确定位的临床意义第39-40页
        3.3.2 计算机三维可视化研究在医学方面的应用第40-41页
    3.4 小结第41-42页
结论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50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50-51页
综述 前连合与内囊断层解剖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第51-61页
    综述参考文献第55-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西他滨联合三氧化二砷对HL-60细胞增殖、凋亡的作用以及对DAPK基因影响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匹诺塞林缓解大鼠肝细胞系低氧/复氧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