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拓宽司法与民意的沟通空间--论公益诉讼中“法庭之友”制度的构建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引言第8-9页
第一章 “法庭之友”制度的历史沿革和运行状况第9-24页
    1.1 “法庭之友”的起源和发展第9-11页
        1.1.1 “法庭之友”的词源及其含义第9-10页
        1.1.2 “法庭之友”在当代法律实践中的理解第10-11页
    1.2 “法庭之友”制度的域外运作第11-24页
        1.2.1 普通法系中的“法庭之友”制度第11-20页
        1.2.2 国际法层面的“法庭之友”制度第20-24页
第二章 “法庭之友”制度引入公益诉讼的实践诉求第24-37页
    2.1 审视:公益诉讼中民意与司法的沟通困境第24-34页
        2.1.1 现有沟通制度供给不足第26-33页
        2.1.2 民意与司法的巨大张力第33-34页
    2.2 反思:民意诉求和司法裁判的抵牾与协调第34-37页
        2.2.1 症结:民意与司法的冲突缺乏消解的自发机制第34-35页
        2.2.2 需求:社会利益表达与司法公信保护的重叠共识第35页
        2.2.3 出路:发挥程序吸纳与整合民意的沟通机制第35-37页
第三章 “法庭之友”制度引入公益诉讼的理论分析第37-42页
    3.1 实现公民治理国家第37-38页
    3.2 强化裁判正当基础第38-39页
    3.3 促进司法决策理性第39-40页
    3.4 增加司法效能收益第40-42页
第四章 公益诉讼中“法庭之友”制度的整体方案第42-50页
    4.1 “法庭之友”的宏观制度安排第42-46页
        4.1.1 “法庭之友”制度的根本法法源第42-43页
        4.1.2 “法庭之友”制度的立法模式第43-46页
    4.2 “法庭之友”的微观制度设计第46-50页
        4.2.1 主体范围第46-47页
        4.2.2 启动机制第47-48页
        4.2.3 采纳机制第48页
        4.2.4 配套机制第48-50页
结语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抑郁症前额叶皮层GABA能神经元功能失调分子机制研究
下一篇:武威市凉州区金羊镇城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