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物理学论文--真空电子学(电子物理学)论文--凝聚态物理学论文

TiO2阻变结构中的弛豫与光电导效应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10-38页
    1.1 阻变效应简介第10-12页
        1.1.1 阻变效应的分类第10-11页
        1.1.2 阻变效应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第11-12页
    1.2 阻变效应的机制第12-21页
        1.2.1 激活("forming")过程第12-14页
        1.2.2 混合离子/电子电导模型第14-15页
        1.2.3 电化学反应模型第15-17页
        1.2.4 焦耳热模型第17-18页
        1.2.5 电荷trapping/detrapping模型第18-19页
        1.2.6 互补型阻变器件第19-20页
        1.2.7 阻变行为随扫描偏压范围的变化第20-21页
    1.3 MIM结构中的电流第21-26页
        1.3.1 绝缘体中的导电机制第21-23页
        1.3.2 基于氧化物的MIM结构的导电机制第23-26页
    1.4 阻变器件中的低频噪声第26-29页
        1.4.1 高低阻态的噪声第26-28页
        1.4.2 阻变过程的噪声特性第28-29页
    1.5 阻变器件中的弛豫现象第29-30页
    1.6 阻变器件中的光电导效应第30-35页
        1.6.1 TiO_2中的光电流的机制第31-33页
        1.6.2 TiO_2中的可持续光电导第33页
        1.6.3 阻变器件中的光电流第33-35页
    1.7 本文的研究动机与主要内容第35-38页
第2章 样品制备与实验方法第38-46页
    2.1 引言第38页
    2.2 样品的制备方法第38-41页
        2.2.1 薄膜制备工艺第38-39页
        2.2.2 微电子加工工艺第39页
        2.2.3 阻变器件的电学性能测试方法第39页
        2.2.4 I-V测量第39-40页
        2.2.5 光电流测量第40-41页
    2.3 测量程序说明第41-46页
        2.3.1 I-V的直流/脉冲扫描第41-42页
        2.3.2 电应力测量/准静态I-V/弛豫测量第42-43页
        2.3.3 写入-擦除次数测试第43页
        2.3.4 光电流测量与弛豫测量第43-46页
第3章 ITO/TiO_2/ITO结构在激活前的低频噪声特性第46-54页
    3.1 引言第46-47页
    3.2 噪声测量第47-51页
        3.2.1 背景噪声第47-49页
        3.2.2 噪声功率谱密度的归一化第49-50页
        3.2.3 正向偏压下的噪声特性第50-51页
        3.2.4 ITO/TiO_2/ITO结构在负向偏压下噪声第51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1-53页
    3.4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4章 ITO/TiO_2/ITO结构在激活前的导电特性第54-66页
    4.1 引言第54-56页
    4.2 实验目的与实验条件第56页
    4.3 准静态I-V测量第56-59页
        4.3.1 测量方式第56-57页
        4.3.2 结果与讨论第57-59页
    4.4 脉冲测量第59-62页
        4.4.1 测量方式第59-60页
        4.4.2 结果与讨论第60-62页
    4.5 电应力测量第62-65页
        4.5.1 测量方式第62-63页
        4.5.2 结果与讨论第63-65页
    4.6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5章 ITO/TiO_2/ITO结构的阻变效应与弛豫现象第66-80页
    5.1 引言第66-68页
    5.2 实验目的与实验条件第68-69页
    5.3 ITO/TiO_2/ITO结构的阻变效应第69-75页
        5.3.1 小限流(10 μA)激活与阻变效应第69-72页
        5.3.2 大限流(10 mA)激活与阻变效应第72-75页
    5.4 弛豫现象第75-78页
    5.5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第6章 ITO/TiO_2/ITO结构中的光电导效应第80-98页
    6.1 引言第80-81页
    6.2 实验目的与实验条件第81-82页
    6.3 激活前ITO/TiO_2/ITO结构的光电流第82-89页
        6.3.1 光电流的测量方法第82-83页
        6.3.2 光电流与暗电流测量条件的区别第83-84页
        6.3.3 光电流来源第84-85页
        6.3.4 激活前器件光电流的重复性第85-86页
        6.3.5 光电流与光强的依赖关系第86页
        6.3.6 光电流的复合机制第86-87页
        6.3.7 激活前两种结构的光电流对比第87-89页
    6.4 激活后两种结构的光电流对比第89-97页
        6.4.1 大限流(10 mA)激活时器件的光电流第89-94页
        6.4.2 大限流(20 mA)激活时器件的光电流第94-97页
    6.5 本章小结第97-98页
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98-100页
    7.1 工作总结第98-99页
    7.2 研究展望第99-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08-109页
个人简历第109-110页
致谢第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4-苯基丁酸对四氯化碳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
下一篇:CTA对门脉高压症血管分流状态评估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