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5页 |
1.1 选题意义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其创新 | 第12-14页 |
1.3.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2 创新点 | 第13-14页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4-15页 |
第2章 高寒草地放牧牦牛种群优化问题 | 第15-37页 |
2.1 模型概述 | 第15-17页 |
2.2 牦牛种群增长模块 | 第17-19页 |
2.3 环境模块 | 第19-22页 |
2.3.1 植被光合生产潜力函数 | 第20页 |
2.3.2 温度对植被生产力的订正 | 第20-21页 |
2.3.3 水分对植被生产力的订正 | 第21页 |
2.3.4 土壤的营养水平与牧场管理水平对植被生产力的影响系数 | 第21-22页 |
2.4 牦牛个体增重模块 | 第22-31页 |
2.4.1 牧草对牦牛个体增重的影响函数 | 第22-29页 |
2.4.2 补饲对牦牛个体增重的影响函数 | 第29-30页 |
2.4.3 牦牛体重增长变化 | 第30页 |
2.4.4 牦牛种群内部作用变化 | 第30-31页 |
2.5 目标函数 | 第31-35页 |
2.5.1 最大净货币收入 | 第31-34页 |
2.5.2 最大综合收益 | 第34-35页 |
2.6 其他影响因素 | 第35-37页 |
2.6.1 死亡牦牛对相关变量的影响 | 第35-36页 |
2.6.2 相关约束 | 第36-37页 |
第3章 云遗传算法 | 第37-44页 |
3.1 遗传算法 | 第37-40页 |
3.1.1 遗传算法概述 | 第37页 |
3.1.2 遗传算法的基本概念介绍 | 第37-38页 |
3.1.3 算法的应用步骤及工作流程图 | 第38-40页 |
3.2 云模型的基本理论 | 第40-42页 |
3.2.1 云模型的相关概念 | 第40页 |
3.2.2 云发生器 | 第40-42页 |
3.3 云遗传算法 | 第42-44页 |
第4章 求解高寒草地放牧牦牛种群优化问题的云遗传算法 | 第44-48页 |
4.1 主要算法实现 | 第44页 |
4.2 初始化 | 第44-45页 |
4.3 适应度函数 | 第45页 |
4.4 选择与淘汰策略 | 第45-46页 |
4.5 交叉策略 | 第46页 |
4.6 变异策略 | 第46-48页 |
第5章 算法仿真及模拟 | 第48-64页 |
5.1 实验一 | 第53-54页 |
5.2 实验二 | 第54-55页 |
5.3 实验三 | 第55-58页 |
5.3.1 固定草场面积分配情况一 | 第55-56页 |
5.3.2 固定草场面积分配情况二 | 第56-57页 |
5.3.3 固定草场面积分配情况三 | 第57-58页 |
5.4 实验四 | 第58-61页 |
5.4.1 固定草场面积分配情况一 | 第58-59页 |
5.4.2 固定草场面积分配情况二 | 第59页 |
5.4.3 固定草场面积分配情况三 | 第59-61页 |
5.5 数据分析 | 第61-6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附录A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72-77页 |
附录B 主要函数介绍 | 第77-84页 |
B.1 种群的初始化 | 第77-78页 |
B.2 种群的信息更新 | 第78-79页 |
B.3 种群的评估函数 | 第79页 |
B.4 云交叉操作 | 第79-81页 |
B.5 云变异操作 | 第81-82页 |
B.6 选择操作 | 第82-84页 |
作者简介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