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偏离份额模型的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分析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2-20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第二节 选题意义 | 第13-14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3-14页 |
二、现实意义 | 第14页 |
第三节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一、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二、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第16-17页 |
第四节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第五节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第六节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20-31页 |
第一节 基本概念 | 第20-23页 |
一、城市圈 | 第20-21页 |
二、产业结构 | 第21-23页 |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3-31页 |
一、经济增长理论 | 第23-24页 |
二、产业结构演变理论 | 第24-26页 |
三、偏离-份额模型 | 第26-31页 |
第三章 武汉城市圈产业发展现状 | 第31-46页 |
第一节 武汉城市圈总体概况 | 第31-34页 |
一、地理区位 | 第31-32页 |
二、资源禀赋 | 第32页 |
三、经济发展 | 第32-33页 |
四、人口增长 | 第33页 |
五、政策支持 | 第33-34页 |
第二节 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现状 | 第34-38页 |
一、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基础 | 第34-36页 |
二、武汉城市圈产业总体发展现状 | 第36-38页 |
第三节 武汉城市圈各地区产业结构现状 | 第38-46页 |
一、武汉 | 第38-40页 |
二、黄石 | 第40-41页 |
三、鄂州 | 第41-42页 |
四、黄冈 | 第42页 |
五、孝感 | 第42-43页 |
六、咸宁 | 第43-44页 |
七、仙桃 | 第44页 |
八、潜江 | 第44-45页 |
九、天门 | 第45-46页 |
第四章 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的偏离-份额法分析 | 第46-91页 |
第一节 偏离-份额分析基本思路 | 第46页 |
第二节 武汉城市圈各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分析 | 第46-81页 |
一、武汉市 | 第46-51页 |
二、黄石市 | 第51-55页 |
三、鄂州市 | 第55-59页 |
四、孝感市 | 第59-63页 |
五、黄冈市 | 第63-67页 |
六、咸宁市 | 第67-71页 |
七、仙桃市 | 第71-74页 |
八、潜江市 | 第74-78页 |
九、天门市 | 第78-81页 |
第三节 武汉城市圈偏离-份额分析 | 第81-86页 |
一、武汉城市圈第一产业偏离-份额分析 | 第82-83页 |
二、武汉城市圈第二产业偏离-份额分析 | 第83-85页 |
三、武汉城市圈第三产业偏离-份额分析 | 第85-86页 |
第四节 湖北省三次产业偏离-份额分析 | 第86-91页 |
第五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91-97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91-92页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第92-97页 |
一、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 第93页 |
二、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第二产业变革 | 第93-94页 |
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 第94-95页 |
四、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 第95-96页 |
五、借鉴先进发展经验 | 第96-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2页 |
致谢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