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2页 |
| 1.1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 | 第11-22页 |
| 1.1.1 SPP的基本性质和激发方式 | 第11-16页 |
| 1.1.2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激元(LSP)的基本性质 | 第16-19页 |
| 1.1.3 SPP与LSP耦合作用的研究 | 第19-22页 |
| 1.2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研究 | 第22-27页 |
| 1.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27-28页 |
| 参考文献 | 第28-32页 |
| 第二章 一维亚波长银纳米光栅的制备及表征 | 第32-48页 |
| 2.1 引言 | 第32页 |
| 2.2 银纳米薄膜和一维亚波长银纳米光栅的制备 | 第32-39页 |
| 2.2.1 银纳米颗粒薄膜的制备 | 第33-35页 |
| 2.2.1.1 实验原理 | 第33页 |
| 2.2.1.2 实验装置 | 第33-34页 |
| 2.2.1.3 实验步骤 | 第34-35页 |
| 2.2.2 一维亚波长银纳米光栅的制备 | 第35-39页 |
| 2.2.2.1 实验原理 | 第35-37页 |
| 2.2.2.2 实验装置 | 第37-38页 |
| 2.2.2.3 实验步骤 | 第38-39页 |
| 2.3 银薄膜与一维亚波长银纳米光栅的表征 | 第39-43页 |
| 2.3.1 SEM表征 | 第39-42页 |
| 2.3.2 AFM表征 | 第42-43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 第三章 一维亚波长银纳米光栅与银膜耦合结构的光学性质研究 | 第48-58页 |
| 3.1 引言 | 第48页 |
| 3.2 银薄膜与一维亚波长银纳米光栅的耦合结构的光学特性 | 第48-54页 |
| 3.2.1 一维亚波长银纳米光栅的光谱特性 | 第49-51页 |
| 3.2.2 银薄膜与一维亚波长银纳米光栅的耦合场分布特性 | 第51页 |
| 3.2.3 不同光栅凸起宽度耦合结构场分布特性的不同 | 第51-54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 第四章 一维亚波长银纳米光栅与银薄膜耦合结构的SERS研究 | 第58-83页 |
| 4.1 引言 | 第58-59页 |
| 4.2 拉曼散射的基本原理 | 第59-66页 |
| 4.2.1 散射截面 | 第61-63页 |
| 4.2.2 经典拉曼散射描述 | 第63-66页 |
| 4.3 表面等离激元SERS原理 | 第66-71页 |
| 4.3.1 局域场增强因子 | 第66-68页 |
| 4.3.2 表面等离激元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原理 | 第68-69页 |
| 4.3.3 拉曼增强因子的计算 | 第69-71页 |
| 4.4 表面增强拉曼样品的制备 | 第71-72页 |
| 4.5 耦合结构作用下的表面增强拉曼研究 | 第72-78页 |
| 4.5.1 银薄膜与一维亚波长银纳米光栅耦合结构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实验研究 | 第72-73页 |
| 4.5.2 一维亚波长银纳米光栅的凸起宽度对耦合结构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影响 | 第73-78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3-86页 |
| 5.1 主要研究工作 | 第83-84页 |
| 5.2 展望与建议 | 第84-86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86-87页 |
| 致谢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