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缩略词表 | 第12-13页 |
引言 | 第13-14页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14-21页 |
1.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现代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基本概念 | 第14页 |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流行病学现状 | 第14页 |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病机制研究 | 第14-16页 |
·SIRS始动因子的细胞激活机制 | 第14-15页 |
·Toll样受体及其介导的信号转导 | 第15页 |
·促炎因子的释放及其作用 | 第15-16页 |
·抗炎因子的产生 | 第16页 |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西医治疗现状 | 第16-17页 |
·抗内毒素治疗 | 第16页 |
·抗炎性介质治疗 | 第16页 |
·营养支持疗法 | 第16页 |
·基因治疗 | 第16-17页 |
·血液净化治疗 | 第17页 |
·免疫增强剂治疗 | 第17页 |
2.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中医病囚病机认识和辨治特点研究 | 第17-21页 |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中医病因病机 | 第17页 |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中医学辨证体系认识 | 第17-19页 |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中医药防治 | 第19-21页 |
·清热解毒 | 第19页 |
·通腑攻下 | 第19-20页 |
·活血化瘀 | 第20页 |
·扶正 | 第20-21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1-32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1-23页 |
·研究目的 | 第21页 |
·研究对象 | 第21-22页 |
·诊断标准 | 第22页 |
·纳入病例标准 | 第22页 |
·排除病例标准 | 第22页 |
·受试者的入选方式 | 第22页 |
·剔除及脱落病例标准及处理 | 第22-23页 |
2 试验设计 | 第23页 |
3 观察指标与标本采集 | 第23页 |
4 统计学处理 | 第23页 |
5 结果 | 第23-26页 |
·基本资料(性别、年龄)比较 | 第23-24页 |
·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指标比较 | 第24页 |
·观察组(气分组、营分组、血分组)与对照组IL-6比较 | 第24页 |
·观察组(气分组、营分组、血分组)与对照组TNF-a比较 | 第24-25页 |
·观察组(气分组、营分组、血分组)与对照组CRP比较 | 第25页 |
·观察组(气分组、营分组、血分组)与对照组D-D比较 | 第25-26页 |
·观察组(气分组、营分组、血分组)与对照组前白蛋白比较 | 第26页 |
·观察组(气分组、营分组、血分组)与对照组载脂蛋白A1比较 | 第26页 |
6. 讨论 | 第26-31页 |
·患者原发病情况分析 | 第26-27页 |
·卫气营血辨证与老年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 第27页 |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观察指标相关性探讨 | 第27-29页 |
·细胞因子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 第27-28页 |
·血清载脂蛋白A1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 第28页 |
·血清前白蛋白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 第28-29页 |
·CRP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 第29页 |
·D-D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 第29页 |
·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与SIRS客观指标关系探讨 | 第29-31页 |
·不足与对策 | 第31页 |
7 结论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35-36页 |
致谢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