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自治地方差别性立法的宪法平等问题研究--以新疆为例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一、绪论 | 第9-14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二) 文献回顾 | 第10-12页 |
(三)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4页 |
二、对民族自治地方差别性立法的考察 | 第14-18页 |
(一) 语言文字的使用 | 第14页 |
(二) 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的保持 | 第14-16页 |
(三) 教育上的优惠措施 | 第16-18页 |
三、民族自治地方差别性立法的正当性 | 第18-26页 |
(一) 平等原则不禁止差别对待 | 第18-19页 |
(二) 少数民族的差异需要差别对待 | 第19-24页 |
(三) 差别性立法的限制 | 第24-26页 |
四、差别性立法产生的问题 | 第26-31页 |
(一) 反向歧视的产生 | 第26页 |
(二) 不合理的差别权利损害公正 | 第26-28页 |
(三) 语言上的差别对待阻碍民族间的平等对话 | 第28-29页 |
(四) 教育上的优惠措施进一步拉大民族间的差距 | 第29页 |
(五) 人为增强的民族意识损害国家认同 | 第29-31页 |
五、差别性立法的审查 | 第31-37页 |
(一) 可借鉴的域外经验 | 第31-32页 |
(二) 民族自治地方差别性立法的审查标准 | 第32-34页 |
(三) 审查机关的选择 | 第34-37页 |
六、实现民族平等保护的宪法路径选择 | 第37-42页 |
(一) 建国以来民族平等保护实践的启示 | 第37-38页 |
(二) 实现差异基础上的“公民平等” | 第38-40页 |
(三) 从“民族区域自治”到“区域自治”的过渡 | 第40-42页 |
七、结语 | 第42-44页 |
(一) 本文的观点和创新之处 | 第42-43页 |
(二) 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