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煌应用半夏厚朴汤临床经验的整理与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7-8页 |
| Abstract | 第8页 |
| 前言 | 第9-10页 |
| 第一部分 半夏厚朴汤历代应用概述 | 第10-15页 |
| 一、方源 | 第10-11页 |
| 1. 关于方名 | 第10页 |
| 2. 使用剂量 | 第10-11页 |
| 二、历代方论 | 第11-13页 |
| 三、现代应用 | 第13-15页 |
| 第二部分 黄煌教授临床应用经验整理 | 第15-32页 |
| 一、收集及整理方法 | 第15-18页 |
| 1. 资料收集 | 第15页 |
| 2. 资料整理 | 第15-17页 |
| 3. 病例范围 | 第17-18页 |
| 二、统计结果与分析 | 第18-29页 |
| 1. 主治疾病谱 | 第18-19页 |
| 2. 主治症状 | 第19-22页 |
| 3. 方药 | 第22-25页 |
| 4. 发病诱因 | 第25页 |
| 5. 形貌体态及心理行为状态 | 第25-29页 |
| 三、统计结果分析 | 第29-32页 |
| 1. 疾病谱及症状 | 第29-30页 |
| 2. 方药 | 第30页 |
| 3. 一般情况及体质形态 | 第30-32页 |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32-41页 |
| 一、经典原文分析 | 第32-33页 |
| 1. 东汉时期妇人的特点 | 第32页 |
| 2. “炙脔”与“如有”之义 | 第32页 |
| 3. “如有”的引伸 | 第32-33页 |
| 二、半夏厚朴汤的用药原则及方义 | 第33-35页 |
| 1. 用药原则 | 第33页 |
| 2. 方药分析 | 第33-35页 |
| 三、半夏厚朴汤的适用人群 | 第35-37页 |
| 四、半夏厚朴汤证的病机分析 | 第37页 |
| 五、半夏厚朴汤的合方及其关系 | 第37-39页 |
| 六、半夏厚朴汤服用时的心理疏导 | 第39-41页 |
| 结论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 附录 | 第45-60页 |
| 历代医案 | 第60-79页 |
| 致谢 | 第79-80页 |
| 作者简介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