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学论文--大地(岩石界)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论文--地震学论文--工程地震论文

基于移动GIS的震后现场信息采集与震后影像快速获取关键技术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12-22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14页
    1.2 研究现状第14-18页
        1.2.1 震后现场信息采集现状第14-16页
        1.2.2 震后现场影像数据获取现状第16-17页
        1.2.3 移动GIS技术在震后现场应急工作的应用现状第17-18页
    1.3 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第18-19页
    1.4 研究内容与相互关系第19-20页
    1.5 研究路线与章节安排第20-22页
2 高效用的震后信息采集第22-32页
    2.1 本节研究目标第22页
    2.2 灾情信息分类与分级第22-24页
        2.2.1 灾情信息定义第22页
        2.2.2 灾情信息分类第22-23页
        2.2.3 灾情信息分级第23-24页
    2.3 震后采集信息的空间化第24-26页
        2.3.1 震后采集信息的空间特性分析第24-25页
        2.3.2 震后采集信息空间化表达第25-26页
    2.4 高精度定位数据与震后采集信息融合第26-31页
        2.4.1 嵌入式系统常用定位方法第26-29页
        2.4.2 基于RTK的新型定位方法第29-30页
        2.4.3 基于RTK-Mobile的震后信息与高精度定位数据融合方法第30-31页
    2.5 本章小结第31-32页
3 震后现场多时相影像快速获取研究第32-52页
    3.1 本节研究目标第32页
    3.2 震后现场多时相影像快速获取难点分析第32页
    3.3 瓦片地图服务基本原理第32-33页
    3.4 影像组织模型对比分析研究第33-39页
        3.4.1 传统金字瓦片组织模型第33-36页
        3.4.2 基于五层十五级的瓦片组织模型第36-38页
        3.4.3 五层十五级瓦片模型与金字塔模型对比研究第38-39页
    3.5 基于五层十五级的震后多时相影像客户端获取实现第39-41页
    3.6 基于五层十五级的震后多时相影像获取客户端加载优化第41-51页
        3.6.1 基于缓存瓦片加载优化策略第41页
        3.6.2 用户行为选择参与的五层十五级瓦片客户端缓存置换算法第41-51页
    3.7 本章小结第51-52页
4 系统应用实例第52-64页
    4.1 系统设计目标第52页
    4.2 系统总体结构第52-54页
        4.2.1 系统总结架构设计第52-53页
        4.2.2 系统功能模块划分第53-54页
    4.3 系统运行环境第54-55页
        4.3.1 系统数据库设计第54页
        4.3.2 系统开发运行环境第54-55页
    4.4 震后采集信息内容及格式第55-58页
        4.4.1 次生灾害信息第55-56页
        4.4.2 地质灾害信息第56页
        4.4.3 重要工程破坏信息第56页
        4.4.4 生命线破坏信息第56-58页
        4.4.5 社会影响信息第58页
    4.5 系统功能演示第58-63页
        4.5.1 震后信息采集模块第58-60页
        4.5.2 多时相震后影像数据浏览模块第60-61页
        4.5.3 数据管理模块第61-62页
        4.5.4 其它模块第62-63页
    4.6 本章小结第63-64页
5 总结与展望第64-68页
    5.1 工作总结第64-66页
    5.2 研究特色第66-67页
    5.3 展望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印度洋洋盆沸石型深海粘土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稀土元素富集过程的指示意义
下一篇:浙北梅雨的气候分析与预测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