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本文主要工作与组织结构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基础理论与相关技术 | 第14-28页 |
2.1 气象参与感知系统网络框架 | 第14-16页 |
2.1.1 气象参与感知系统组成 | 第14页 |
2.1.2 基于参与感知的气象数据融合及预测系统介绍 | 第14-16页 |
2.2 人工神经网络概述 | 第16-21页 |
2.2.1 神经元模型 | 第16-17页 |
2.2.2 人工神经网络的工作原理 | 第17-18页 |
2.2.3 人工神经网络的分类及应用 | 第18-21页 |
2.3 MVC结构模式和Spring Web MVC框架分析 | 第21-24页 |
2.3.1 MVC结构模式 | 第22页 |
2.3.2 Spring Web MVC框架介绍 | 第22-24页 |
2.3.3 Spring Web MVC框架的优势 | 第24页 |
2.4 数据读取技术 | 第24-26页 |
2.5 基于javascript的图表库ECharts | 第26-27页 |
2.5.1 ECharts的概述 | 第26页 |
2.5.2 ECharts的功能及应用 | 第26-2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稀疏气象数据处理及可视化平台设计 | 第28-41页 |
3.1 平台设计目标与原则 | 第28-29页 |
3.1.1 平台设计总体目标 | 第28页 |
3.1.2 平台设计原则 | 第28-29页 |
3.2 平台技术思路 | 第29-30页 |
3.3 平台总体框架设计 | 第30-33页 |
3.3.1 业务分析 | 第30-31页 |
3.3.2 平台数据流程 | 第31-32页 |
3.3.3 平台架构 | 第32-33页 |
3.4 平台功能模块设计 | 第33-35页 |
3.4.1 平台总体功能概述 | 第33页 |
3.4.2 子模块功能介绍 | 第33-35页 |
3.5 数据库设计 | 第35-40页 |
3.5.1 数据库设计原则 | 第35-36页 |
3.5.2 数据库具体设计实现 | 第36-4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RBF神经网络的改进与实现 | 第41-54页 |
4.1 RBF神经网络概述 | 第41-42页 |
4.1.1 RBF神经网络的结构 | 第41-42页 |
4.1.2 RBF神经网络学习策略 | 第42页 |
4.2 RBF神经网络的实现 | 第42-45页 |
4.2.1 RBF神经网络的实现流程 | 第42-43页 |
4.2.2 RBF神经网络的具体实现过程 | 第43-45页 |
4.2.2.1 K-means聚类算法 | 第43-44页 |
4.2.2.2 正交最小二乘法 | 第44-45页 |
4.3 RBF神经网络存在的缺点 | 第45-46页 |
4.4 RBF神经网络的改进 | 第46-48页 |
4.5 改进型RBF神经网络的具体应用 | 第48-53页 |
4.5.1 样本数据的准备 | 第48-49页 |
4.5.2 样本数据的归一化处理 | 第49页 |
4.5.3 实验过程 | 第49-50页 |
4.5.4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0-5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稀疏气象数据处理及可视化平台实现 | 第54-70页 |
5.1 自动气象站气象数据 | 第54-59页 |
5.1.1 安徽省自动气象站气象数据格式说明 | 第54-56页 |
5.1.2 分析二进制气象数据文件 | 第56-59页 |
5.2 参与感知气象数据 | 第59-62页 |
5.2.1 参与感知气象数据的采集 | 第59-61页 |
5.2.2 参与感知气象数据的上传 | 第61-62页 |
5.3 气象资料上传下载接口 | 第62-63页 |
5.4 实时气象数据查询系统 | 第63-68页 |
5.5 气象数据统计 | 第68-6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六章 稀疏气象数据处理及可视化平台测试 | 第70-77页 |
6.1 平台环境配置 | 第70-71页 |
6.2 平台功能测试 | 第71-76页 |
6.2.1 当天与未来天气查询 | 第72-73页 |
6.2.2 实时天气查询测试 | 第73页 |
6.2.3 登录界面测试 | 第73-74页 |
6.2.4 链接跳转测试 | 第74页 |
6.2.5 表单测试 | 第74页 |
6.2.6 速度测试 | 第74页 |
6.2.7 压力测试 | 第74-76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7-79页 |
7.1 总结 | 第77-78页 |
7.2 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5页 |
作者简介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