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国家森林公园价值评估--收益法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3 研究思路与结构 | 第12-13页 |
1.4 创新点 | 第13-14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4-24页 |
2.1 森林资源 | 第14页 |
2.2 森林资源资产 | 第14-16页 |
2.3 森林景观资源 | 第16页 |
2.4 森林景观资源价值评估 | 第16-17页 |
2.5 森林景观资源价值理论发展历程 | 第17-20页 |
2.5.1 国外森林景观价值的理论发展 | 第18-19页 |
2.5.2 国内森林景观价值的理论发展 | 第19-20页 |
2.6 森林资源评估程序 | 第20-21页 |
2.7 森林景观资源价值评估方法概述 | 第21-24页 |
2.7.1 现行市价法 | 第21页 |
2.7.2 收益法 | 第21-22页 |
2.7.3 重置成本法 | 第22-24页 |
3 基于收益法的森林公园价值评估 | 第24-30页 |
3.1 收益法的选取 | 第24页 |
3.2 森林公园的收入预测 | 第24-26页 |
3.3 森林公园的成本费用预测 | 第26页 |
3.4 森林公园的收益期限的确定 | 第26-27页 |
3.5 森林公园的折现率的确定 | 第27-30页 |
3.5.1 折现率的确定原则 | 第27-28页 |
3.5.2 折现率的测量 | 第28-30页 |
4 案例分析 | 第30-48页 |
4.1 案例背景介绍 | 第30-33页 |
4.1.1 武夷山国家森林公园自然条件 | 第30-32页 |
4.1.2 武夷山国家森林公园发展现状 | 第32-33页 |
4.2 评估方法的比较 | 第33-34页 |
4.3 评估过程 | 第34-47页 |
4.3.1 评估对象与目的 | 第34页 |
4.3.2 评估假设和评估基准日 | 第34-35页 |
4.3.3 收益期限确定 | 第35页 |
4.3.4 未来收益预测 | 第35-39页 |
4.3.5 费用类的预测 | 第39-42页 |
4.3.6 所得税和净现金流的确定 | 第42-43页 |
4.3.8 折现率的确定 | 第43-47页 |
4.4 评估结果 | 第47-48页 |
5 研究结论、建议与不足 | 第48-51页 |
5.1 结论 | 第48-49页 |
5.2 建议 | 第49-50页 |
5.3 研究不足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后记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