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研究--以云南省丽江市W社区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9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社区矫正制度概述 | 第11-19页 |
一、“社区”及社区矫正的概念 | 第11-14页 |
(一)“社区”的概念及“社区”的中国理解 | 第11-12页 |
(二)社区矫正的概念 | 第12-14页 |
二、社区矫正的理论基础 | 第14-19页 |
(一)刑罚学说的进步与社区矫正 | 第15-16页 |
(二)刑罚轻缓化与社区矫正 | 第16-17页 |
(三)恢复性司法与社区矫正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现状 | 第19-33页 |
一、我国社区矫正的立法现状 | 第19页 |
二、我国社区矫正的司法现状 | 第19-23页 |
(一)我国社区矫正工作涉及面广 | 第19-20页 |
(二)我国社区矫正适用率呈增长趋势 | 第20-21页 |
(三)我国社区矫正存在三种典型模式 | 第21-23页 |
三、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3-33页 |
(一)社区矫正制度在法律规范方面存在缺失 | 第23-24页 |
(二)社区矫正模式不统一 | 第24-25页 |
(三)社区矫正制度的社会参与不足 | 第25-28页 |
(四)社区矫正适用范围有限 | 第28页 |
(五)社区矫正制度的矫正措施形式单一 | 第28-31页 |
(六)社区矫正制度的实施缺乏必要的监督和评估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域外社区矫正制度的比较和借鉴 | 第33-42页 |
一、以美国为代表的“公众保护模式” | 第33-35页 |
(一)社区矫正的基本做法和立法情况 | 第33-34页 |
(二)社区矫正的形式 | 第34页 |
(三)社区矫正的机构设置 | 第34页 |
(四)社区矫正的人员构成 | 第34-35页 |
二、以英国为代表的“刑种适用”模式 | 第35-37页 |
(一)社区矫正的形式 | 第35-37页 |
(二)社区矫正的执行情况 | 第37页 |
三、以日本为代表的“更生保护模式” | 第37-42页 |
(一)完善的更生保护立法体系 | 第37-38页 |
(二)富有成效的更生保护措施 | 第38页 |
(三)有完善的社区矫正执行机构和人员配备 | 第38-42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建议 | 第42-50页 |
一、完善社区矫正的立法 | 第42-43页 |
二、统一我国社区矫正的模式 | 第43-44页 |
三、鼓励民间力量参与社区矫正 | 第44-45页 |
四、正确定位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 | 第45-47页 |
五、丰富社区矫正的矫正措施 | 第47-48页 |
六、建立健全对社区矫正的监督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