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官对律师法庭不当行为的当庭处置权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7页 |
一、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二、概念解释 | 第14-15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第一章 当前我国“辩审冲突”的现状与根源 | 第17-31页 |
一、“辩审冲突”的现状 | 第17-22页 |
(一) 辩审冲突事件 | 第17-19页 |
(二) 关于辩审冲突的争论 | 第19-22页 |
二、“辩审冲突”的根源 | 第22-28页 |
(一) 观念障碍 | 第22-24页 |
(二) 制度欠缺 | 第24-26页 |
(三) 应然关系异化 | 第26-28页 |
三、“辩审冲突”的危害 | 第28-31页 |
(一) 扰乱法庭秩序,损害司法权威 | 第28-29页 |
(二) 拖延庭审程序,降低司法效率 | 第29-30页 |
(三) 渲染社会舆论,影响裁判公正 | 第30-31页 |
第二章 法官对律师当庭处置权的基本原理 | 第31-42页 |
一、当庭处置权的类型分析 | 第31-36页 |
(一) 司法强制权 | 第32-33页 |
(二) 司法建议权 | 第33-34页 |
(三) 移交决定权 | 第34页 |
(四) 直接审判权 | 第34-36页 |
二、当庭处置权的目的 | 第36-39页 |
(一) 维护法庭秩序,树立法律权威 | 第36-37页 |
(二) 制约法官权力,保障律师权利 | 第37-38页 |
(三) 推进庭审程序,保证诉讼效率 | 第38-39页 |
三、当庭处置权的正当性基础 | 第39-42页 |
(一) 司法权威 | 第39-40页 |
(二) 公平与效率价值 | 第40-41页 |
(三) 诉讼指挥权 | 第41-42页 |
第三章 我国“当庭处置权”的问题与完善 | 第42-64页 |
一、国内外关于当庭处置权的立法比较 | 第42-49页 |
(一) 国内外法律法规 | 第42-48页 |
(二) 国内外立法比较 | 第48-49页 |
二、我国当庭处置权立法存在的缺陷 | 第49-54页 |
(一) 权力范围不明确 | 第49-53页 |
(二) 程序立法不完善 | 第53页 |
(三) 救济程序形式化 | 第53-54页 |
三、完善当庭处置权相关制度的建议 | 第54-64页 |
(一) 对法官当庭处置权的限制 | 第55-58页 |
(二) 完善律师司法救济制度 | 第58-60页 |
(三) 设立直接审判程序 | 第60-64页 |
结语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附录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