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理论论文

社会治理法治化研究--以福州新区为例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绪论第12-21页
    一、研究背景第12-13页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3-14页
        (一)研究目的第13页
        (二)研究意义第13-14页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9页
        (一)国内外对社会治理的研究第14-17页
        (二)对社会治理法治化的研究第17-19页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第19-21页
        (一)主要内容第19-20页
        (二)主要方法第20页
        (三)创新点第20-21页
第一章 社会治理法治化的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概述第21-27页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第21-23页
        (一)社会治理第21-22页
        (二)法治化第22页
        (三)社会治理法治化第22页
        (四)福州新区第22-23页
    二、相关理论概述第23-27页
        (一)社会管理与社会管理创新第23-24页
        (二)社会治理与社会治理创新第24-27页
第二章 社会治理法治化的意义第27-33页
    一、履行社会治理职能的手段亟需转变第27-28页
    二、符合国家政策变化第28-33页
        (一)有利于促进依法治国第28-29页
        (二)有利于促进第五个现代化第29-31页
        (三)有利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第31页
        (四)有利于促进法治社会建设第31-32页
        (五)有利于促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第32-33页
第三章 社会治理法治化面临的问题第33-40页
    一、缺乏与社会治理配套的政策制度第33-34页
        (一)基层政府社会治理法律制度有待完善第33页
        (二)社会组织的准入和监管制度有待完善第33-34页
        (三)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相关制度有待完善第34页
    二、基层政府服务管理机制有待完善第34-36页
        (一)街道社区服务管理中心有待进一步规范化第34-35页
        (二)政府部门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推进速度缓慢第35页
        (三)城乡社区治理机制有待完善第35-36页
        (四)基层综合服务管理的信息系统有待进一步优化整合第36页
    三、司法公信力有待提升第36-37页
    四、公民法治信仰尚未真正树立第37-40页
        (一)法治信仰的含义第37页
        (二)培育公民法治信仰的意义第37-38页
        (三)公民缺乏法治信仰的原因第38-40页
            1、社会转型期具有较为复杂的特征第38页
            2、传统法治观念的影响第38-39页
            3、法治信仰教育的缺失第39页
            4、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不良影响第39-40页
第四章 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实现路径第40-46页
    一、科学立法:建立和完善社会治理法律体系第40-41页
        (一)完善基层政府社会治理配套制度第40页
        (二)建立健全社会组织法律制度第40-41页
        (三)推进公民有效参与社会治理第41页
    二、严格执法:打造服务型政府第41-43页
        (一)转变政府治理观念,提高治理效率第41-42页
        (二)规范基层综合服务治理工作平台建设第42页
        (三)建立健全新型基层综合服务治理机制第42-43页
        (四)推动基层综合服务治理的信息化第43页
    三、公正司法:提升司法公信力第43页
    四、全民守法:培育公民树立法治信仰第43-46页
        (一)定期开展普法宣传教育第44页
        (二)构建全民参与法治信仰体系第44页
        (三)通过法治文化深化公民法治信仰第44-46页
结语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50-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黑龙江青云社区建设研究
下一篇:网络舆情对党的思想建设的影响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