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压力与支护论文--矿山压力理论论文--岩石力学性质论文

大理岩加卸荷条件下力学特性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3-19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3页
    1.2 研究现状第13-17页
        1.2.1 单轴循环加卸载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三轴加卸载研究现状第14-16页
            1.2.2.1 三轴循环加卸载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2.2 三轴卸荷研究现状第15-16页
            1.2.2.3 卸荷与岩爆研究第16页
        1.2.3 RFPA软件的应用第16-17页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7-19页
2 试验概况第19-31页
    2.1 试验试样的加工选取第19-20页
    2.2 室内力学试验系统第20-25页
        2.2.1 TAW2000试验系统第20-22页
        2.2.2 MTS815试验系统第22-25页
    2.3 电镜扫描系统简介第25-26页
    2.4 三维扫描系统简介第26页
    2.5 试验方案设计第26-30页
        2.5.1 单轴压缩试验第27页
        2.5.2 恒下限等增幅单轴循环加卸载试验第27-28页
        2.5.3 恒下限等增幅单轴循环微扰动加卸载试验第28页
        2.5.4 恒下限等增幅单轴多重循环加卸载试验第28-29页
        2.5.5 常规三轴加载试验第29页
        2.5.6 恒轴向位移卸围压试验第29-30页
    2.6 本章小结第30-31页
3 大理岩单轴循环加卸载试验第31-69页
    3.1 常规单轴压缩试验第31-35页
    3.2 恒下限等增幅单轴循环加卸载试验第35-42页
        3.2.1 应力应变曲线分析第35-36页
        3.2.2 声发射特征分析第36-38页
        3.2.3 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变化第38-41页
        3.2.4 宏观破坏特征第41-42页
    3.3 恒下限等增幅单轴循环微扰动加卸载试验第42-51页
        3.3.1 应力应变曲线分析第42-45页
        3.3.2 声发射特征分析第45-48页
        3.3.3 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变化第48-50页
        3.3.4 宏观破坏特征第50-51页
    3.4 恒下限等增幅单轴多重循环加卸载试验第51-61页
        3.4.1 应力应变曲线特征第51-54页
        3.4.2 岩石声发射特征第54-58页
        3.4.3 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变化第58-60页
        3.4.4 宏观破坏特征第60-61页
    3.5 不同试验方案特征对比第61-68页
        3.5.1 强度特征第61页
        3.5.2 弹性模量变化第61-63页
        3.5.3 泊松比变化第63-64页
        3.5.4 碎屑特征变化第64-68页
    3.6 本章小结第68-69页
4 大理岩常规三轴加载试验第69-76页
    4.1 常规三轴试验应力应变曲线第69-70页
    4.2 常规三轴试验弹模泊松比变化第70-71页
    4.3 常规三轴试验扩容特征点变化第71-72页
    4.4 剪切参数计算第72-73页
    4.5 岩石宏观破坏分析第73-75页
        4.5.1 岩石宏观破裂形态第73-75页
        4.5.2 岩石破裂角的变化第75页
    4.6 本章小结第75-76页
5 大理岩恒轴向位移卸围压试验第76-125页
    5.1 卸荷初始围压对岩石力学性质影响第76-92页
        5.1.1 应力应变曲线特征第76-78页
        5.1.2 岩石破坏时应力特征第78-80页
            5.1.2.1 破坏时围压第78-79页
            5.1.2.2 破坏时偏应力以及主应力第79-80页
        5.1.3 破坏时基本力学参数的变化第80-84页
            5.1.3.1 变形模量的变化第81-83页
            5.1.3.2 泊松比的变化第83-84页
        5.1.4 岩石扩容特征点的变化第84-86页
        5.1.5 残余强度第86-87页
        5.1.6 破坏声发射分析第87-92页
            5.1.6.1 偏应力与声发射关系第87-89页
            5.1.6.2 卸载过程中声发射振铃计数变化第89-90页
            5.1.6.3 卸荷过程中围压与声发射关系第90-92页
    5.2 卸荷速率对岩石力学性质影响第92-107页
        5.2.1 应力应变曲线特征第92-94页
        5.2.2 岩石破坏时应力特征第94-97页
            5.2.2.1 破坏时围压第94-96页
            5.2.2.2 破坏时偏应力以及主应力第96-97页
        5.2.3 破坏时基本力学参数的变化第97-100页
            5.2.3.1 变形模量的变化第97-100页
            5.2.3.2 泊松比的变化第100页
        5.2.4 岩石扩容特征点的变化第100-102页
        5.2.5 残余强度第102-103页
        5.2.6 破坏声发射分析第103-107页
            5.2.6.1 偏应力与声发射关系第103-105页
            5.2.6.2 卸荷过程中声发射振铃计数变化第105-106页
            5.2.6.3 卸荷过程中围压与声发射关系第106-107页
    5.3 卸荷破坏特征与岩爆讨论第107-123页
        5.3.1 不同初始围压下岩石破坏特征第108-117页
            5.3.1.1 岩石宏观破坏形态第108-109页
            5.3.1.2 岩石宏观破坏破裂角变化第109-110页
            5.3.1.3 破裂面电镜扫描第110-114页
            5.3.1.4 破裂面三维扫描第114-116页
            5.3.1.5 初始围压与岩爆关系分析第116-117页
        5.3.2 不同卸荷速率下岩石的破坏特征第117-123页
            5.3.2.1 岩石宏观破坏形态第117-118页
            5.3.2.2 岩石宏观破坏破裂角变化第118-119页
            5.3.2.3 破裂面电镜扫描第119-121页
            5.3.2.4 破裂面三维扫描第121-122页
            5.3.2.5 卸荷速率与岩爆关系讨论第122-123页
    5.4 本章小结第123-125页
6 恒轴向位移卸围压试验RFPA~(2D)数值模拟第125-140页
    6.1 软件简介第125-126页
    6.2 数值模型试验方案第126-128页
    6.3 单轴以及常规三轴模拟实验第128-129页
    6.4 恒轴向位移卸围压试验模拟第129-139页
        6.4.1 初始围压对岩石破坏影响第132-135页
            6.4.1.1 初始围压对岩石破裂影响第132-134页
            6.4.1.3 初始围压对岩石基本力学参数影响第134-135页
        6.4.2 卸荷速率对岩石破坏影响第135-139页
            6.4.2.1 卸荷速率对岩石破裂影响第135-137页
            6.4.2.3 卸荷速率对岩石基本力学参数影响第137-139页
    6.5 本章小结第139-140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40-142页
    7.1 结论第140-141页
    7.2 展望第141-142页
致谢第142-143页
参考文献第143-148页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参与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第148页

论文共1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梨园水电站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下一篇:BP神经网络在大坝变形分析中的应用及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