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其他结构论文

互承结构的构形及性能研究

致谢第4-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0页
    1.1 互承结构的概念第12-13页
    1.2 历史起源及发展第13-14页
    1.3 研究进展第14-16页
    1.4 研究内容、意义及框架第16-17页
    1.5 参考文献第17-20页
第2章 平面互承结构及其受力机制第20-65页
    2.1 前言第20-21页
    2.2 阿基米德铺砌对平面互承结构的启示第21-33页
    2.3 平面互承结构的机构分析第33-49页
        2.3.1 平面互承单元的机构分析第33-37页
        2.3.2 平面互承体系整体矩阵组装第37-47页
        2.3.3 平面互承体系的机构分析第47-49页
    2.4 平面互承结构的力学特性第49-61页
        2.4.1 节点内力计算第49-55页
        2.4.2 弯矩计算第55-58页
        2.4.3 平面互承构型与普通结构的内力对比第58-61页
    2.5 平面互承结构的节点处理第61-62页
    2.6 结论第62-64页
    2.7 参考文献第64-65页
第3章 空间互承结构的形状优化第65-88页
    3.1 前言第65-66页
    3.2 空间互承结构的数学模型第66-68页
        3.2.1 基本单元参数定义第66-67页
        3.2.2 扇单元参数间数学关系第67-68页
    3.3 常规形状生成的优化算法第68-77页
        3.3.1 优化目标函数第68-69页
        3.3.2 遗传算法第69-72页
            3.3.2.1 染色体与基因第70页
            3.3.2.2 初始化第70-71页
            3.3.2.3 交叉第71页
            3.3.2.4 变异第71页
            3.3.2.5 更新换代第71-72页
            3.3.2.6 终止准则第72页
        3.3.3 梯度优化算法第72-74页
            3.3.3.1 基本思路第72-73页
            3.3.3.2 收敛准则第73页
            3.3.3.3 算法步骤第73-74页
        3.3.4 形状生成算例分析第74-77页
            3.3.4.1 算法参数设置第74-75页
            3.3.4.2 算例结果分析第75页
            3.3.4.3 互承结构整体生成第75-77页
    3.4 复杂形状生成的投影优化方法第77-86页
        3.4.1 平面互承构型到三维的转换第78-79页
        3.4.2 基于动力学的空间位置优化第79-82页
        3.4.3 边界杆件处理第82页
        3.4.4 复杂网格形式及自由曲面拟合第82-86页
    3.5 结论第86-87页
    3.6 参考文献第87-88页
第4章 空间互承结构的力学特性第88-103页
    4.1 前言第88页
    4.2 静力分析第88-96页
    4.3 形变分析第96-99页
    4.4 动力特性分析第99-101页
    4.5 结论第101-102页
    4.6 参考文献第102-103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103-106页
    5.1 结论第103-105页
    5.2 展望第105-106页
作者简历第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肝门部胆管癌三维可视化诊治平台的构建及临床应用研究
下一篇:免疫检测点阻断剂联合石蒜碱治疗肾癌的作用及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