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原位修复技术抑制城市河道污染底泥氮磷释放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符号说明清单第15-16页
1 引言第16-24页
    1.1 我国城市河道污染状况第16-17页
    1.2 城市污染河道底泥和水体修复技术第17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第17-21页
        1.3.1 原位覆盖技术研究进展第17-20页
        1.3.2 水生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第20-21页
    1.4 研究意义、目的、技术关键及其解决途径第21-24页
        1.4.1 研究城市河道修复技术必要性第21-22页
        1.4.2 研究的技术关键及解决问题第22-24页
2 嘉兴市典型污染河道水体及底泥污染特性数据库构建第24-32页
    2.1 嘉兴市水质状况简介第24-25页
    2.2 水体和底泥中污染物指标数据库构建第25-32页
        2.2.1 目标河道的分布情况第25-27页
        2.2.2 水体和底泥中污染物指标的检测方法第27-32页
3 基于SPSS统计软件分析河道水体和底泥污染特征第32-48页
    3.1 因子分析法对底泥和水体污染物分析应用第32-43页
        3.1.1 因子分析法简介第32-33页
        3.1.2 因子分析法统计模型第33-34页
        3.1.3 水质污染指标数据及因素分析第34-42页
        3.1.4 结果与讨论第42-43页
    3.2 河道水体和底泥中污染物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第43-48页
        3.2.1 相关性分析基本理论第43页
        3.2.2 河道水体和底泥污染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第43-46页
        3.2.3 因子分析法对污染物质特征分析第46-48页
4 河道水体及底泥污染物季节性释放规律第48-56页
    4.1 河道水质的季节性变化第48页
    4.2 研究水体和底泥中污染物季节性变化规律意义和目的第48页
    4.3 数据分析第48-54页
        4.3.1 上覆水体和底泥中COD变化规律第50-51页
        4.3.2 上覆水体和底泥中TN的变化规律第51-52页
        4.3.3 上覆水体和底泥中TP的变化情况第52-53页
        4.3.4 上覆水体和底泥中NH_3-N的变化情况第53-54页
    4.4 水体和底泥中各污染物间相关性论证第54-56页
5 原位覆盖技术对污染底泥中氮磷释放抑制作用第56-64页
    5.1 原位覆盖技术简介第56页
    5.2 研究方案的设计第56-59页
        5.2.1 模拟河道的构建第56-57页
        5.2.2 覆盖材料的选择第57页
        5.2.3 实验方案设计第57-59页
        5.2.4 样品采集与检测第59页
    5.3 水体和底泥中污染物指标结果分析第59-62页
        5.3.1 原位覆盖技术对河道水体净化效果分析第59-61页
        5.3.2 原位覆盖技术对河道底泥净化效果分析第61-62页
    5.4 生石灰对水体氨氮的影响第62-64页
6 原位植物修复对污染河道底泥中氮磷释放抑制作用第64-70页
    6.1 原位植物修复技术简介第64页
    6.2 研究方案的设计第64-67页
        6.2.1 模拟河道的构建第64-65页
        6.2.2 优势植物的筛选第65页
        6.2.3 实验方案设计第65-66页
        6.2.4 样品采集与检测第66-67页
    6.3 水体和底泥中污染物指标结果分析第67-70页
        6.3.1 植物修复对河道水体净化效果分析第67-68页
        6.3.2 植物修复对河道底泥净化效果分析第68-70页
7 结论与展望第70-72页
    7.1 结论第70-71页
    7.2 展望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6页
致谢第76-78页
作者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明显不当”审查标准问题研究
下一篇: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权的滥用及其规制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