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理论论文

论群众路线在法治建设中的运用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绪论第10-18页
    一、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二、相关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评述第11-14页
    三、主要研究内容第14-15页
    四、研究方法第15-16页
    五、创新之处第16-18页
第一章 群众路线在法治建设中运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18-28页
    第一节 群众路线在法治建设中运用的必要性第18-21页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要求第18-19页
        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要求第19-20页
        三、群众路线发展的内在要求第20-21页
    第二节 群众路线在法治建设中运用的可行性第21-23页
        一、历史经验第21-22页
        二、现实条件第22-23页
    第三节 群众路线在法治建设中运用的困境与突思路第23-28页
        一、理论困境与突破思路第23-24页
        二、实践困境与突破思路第24-25页
        三、评价困境与突破思路第25-28页
第二章群众路线在法治建设中的理论层面运用第28-44页
    第一节 群众路线集中体现法治的本质要求第28-31页
        一、人民当家作主是法治的本质要求第28-29页
        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群众路线的出发点第29-30页
        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前提第30-31页
    第二节 群众路线契合法治的价值取向第31-34页
        一、保障权利是法治的价值取向第31-32页
        二、保障人民群众权益是群众路线的落脚点第32-33页
        三、群众路线与法治建设具有目标一致性第33-34页
    第三节 群众路线孕育法治的实践主体第34-39页
        一、法治专门队伍是法治的主要实践主体第34-35页
        二、法律服务队伍是法治的辅助实践主体第35-37页
        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培养法治人才的主要路径第37-38页
        四、群众路线拓展法治人才培养第38-39页
    第四节 群众路线保障法治的顺利建设第39-44页
        一、群众路线是实现法治建设总目标的基石第39-40页
        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法治建设的重要途径第40-41页
        三、群众路线贯穿法治建设的全过程第41-44页
第三章 群众路线在法治建设中实践层面的运用第44-64页
    第一节 群众路线推动科学立法第44-48页
        一、保障群体利益,健全立法机制第44-45页
        二、保障公众参与,推进立法协商第45-46页
        三、保障公民权利,加快民生领域立法第46-48页
    第二节 群众路线推进依法行政第48-52页
        一、保证私权行使,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第48-49页
        二、保证群众监督,加强行政权力制约第49-50页
        三、保证公众知情权,推进政务公开第50-52页
    第三节 群众路线有助提高司法公信力第52-59页
        一、保护当事人诉权,实行立案登记制度第52-53页
        二、促进公民参与审判,完善人民陪审制度第53-55页
        三、以司法为民为核心,构建阳光司法第55-56页
        四、保障人权司法,健全司法纠正机制第56-57页
        五、实现人民监督,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第57-59页
    第四节 群众路线有助增强全民法治观念第59-64页
        一、树立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第59-60页
        二、培养法治意识,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第60-61页
        三、维护群众利益,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第61-64页
第四章 群众路线在法治建设中的运用意义第64-74页
    第一节 群众路线是巩固党的领导的重要保证第64-66页
    第二节 群众路线是健全人民民主的根本要求第66-68页
    第三节 群众路线是推进依法治国的正确路径第68-70页
    第四节 群众路线是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支撑第70-74页
参考文献第74-78页
致谢第78-8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庄子自由观对大学生自由观教育的借鉴意义
下一篇:地方工作时期习近平改革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