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考试作弊犯罪基本问题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9-10页
一、考试作弊行为入罪的原因第10-17页
    (一) 考试作弊行为犯罪化的可行性第10-12页
        1. 考试作弊现象的普遍性第10页
        2. 中国古代对考试作弊行为的刑法惩治第10-11页
        3. 国外关于考试作弊行为的刑法惩治第11-12页
    (二) 考试作弊行为犯罪化的必要性第12-14页
        1. 刑法惩治考试作弊行为的不足第12页
        2. 行政法规处罚考试作弊行为的缺陷第12-13页
        3. 行政处罚措施威慑力的有限性第13-14页
    (三) 考试作弊行为犯罪化理论上的必然性第14-17页
        1. 考试作弊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第14-15页
        2. 从考试作弊犯罪的客体判断第15页
        3. 从主观恶性判断第15-17页
二、考试作弊犯罪基本问题的界定第17-27页
    (一) 考试作弊犯罪中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7-20页
        1. “作弊”的界定第17-18页
        2. “国家考试”的界定第18页
        3. “法律规定”的界定第18-20页
    (二) 考试作弊犯罪中相关行为的认定第20-24页
        1. 组织行为的认定第20-22页
        2. 帮助组织作弊行为的认定第22页
        3. 非法出售、提供试题、答案行为的认定第22页
        4. 替考行为的认定第22-24页
    (三) 考试作弊犯罪中相关行为之间的关系第24-27页
        1. 组织作弊和帮助组织作弊第24-25页
        2. 替考和帮助替考第25-26页
        3. 组织替考和组织作弊第26-27页
三、考试作弊行为涉及到的相关罪名分析第27-34页
    (一) 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第27-28页
        1. 构成要件不同第27页
        2. 考试作弊案件中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的认定第27-28页
    (二) 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第28-30页
        1. 构成要件不同第29页
        2. 考试试题已经在考场拆封是否仍属于国家秘密第29页
        3. “枪手”做出的“答案”是否属于国家秘密第29-30页
        4. 考试作弊案件中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认定第30页
    (三) 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第30-32页
        1. 构成要件不同第31页
        2. 考试作弊案件中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的认定第31-32页
    (四) 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罪第32-34页
        1. 构成要件不同第32-33页
        2. 考试作弊案件中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罪的认定第33-34页
结语第34-35页
参考文献第35-37页
致谢第37页

论文共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足球题材电影的创作策略--以《少林足球》为例
下一篇:基于在线票务大数据的电影线上市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