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导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6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 创新点 | 第17-18页 |
2 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2.1 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内涵 | 第18页 |
2.2 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目标与原则 | 第18-19页 |
2.2.1 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目标 | 第18页 |
2.2.2 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原则 | 第18-19页 |
2.3 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 | 第19-20页 |
2.3.1 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种类 | 第19-20页 |
2.3.2 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比较 | 第20页 |
2.4 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相关理论 | 第20-22页 |
2.4.1 交易成本理论 | 第20页 |
2.4.2 内部资本市场理论 | 第20页 |
2.4.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0页 |
2.4.4 产融结合理论 | 第20-22页 |
3 L集团资金管理的现状分析 | 第22-34页 |
3.1 L集团概况 | 第22-23页 |
3.2 L集团进行资金集中管理的必要性 | 第23-24页 |
3.3 L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发展历程 | 第24-27页 |
3.3.1 第一阶段:2009 年以前 | 第24-25页 |
3.3.2 第二阶段:2009-2011 年 | 第25-26页 |
3.3.3 第三阶段:2011-至今 | 第26-27页 |
3.4 L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现状 | 第27-34页 |
3.4.1 L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选择 | 第27-28页 |
3.4.2 资金集中管理的运行现状 | 第28-34页 |
4 L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价值分析 | 第34-40页 |
4.1 L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非经济效益价值分析 | 第34页 |
4.1.1 L集团战略决策价值分析 | 第34页 |
4.1.2 L集团信用价值分析 | 第34页 |
4.2 L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经济效益价值分析 | 第34-40页 |
4.2.1 降低资本成本,提高企业价值 | 第34-36页 |
4.2.2 减少闲置资金,提高企业价值 | 第36-38页 |
4.2.3 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增加集团现金流量 | 第38页 |
4.2.4 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利用率 | 第38-40页 |
5 L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40-44页 |
5.1 资金集中管理制度不完善 | 第40页 |
5.2 资金防范风险能力较低 | 第40-41页 |
5.3 集团财务公司未能有效发挥其功能 | 第41页 |
5.4 资金预算管理体系不健全 | 第41-42页 |
5.5 资金集中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相对落后 | 第42页 |
5.6 财务人员专业技能较差 | 第42-44页 |
6 L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改进措施 | 第44-50页 |
6.1 完善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制度 | 第44页 |
6.2 明确集团财务公司定位,提高票据管理水平 | 第44-45页 |
6.2.1 明确财务公司定位 | 第44-45页 |
6.2.2 提高票据管理水平 | 第45页 |
6.3 加强集团资金集中管理风险控制 | 第45-46页 |
6.3.1 资金风险集中管理 | 第45页 |
6.3.2 健全资金风险预警与控制系统 | 第45-46页 |
6.3.3 加强投融资风险管控 | 第46页 |
6.4 优化资金预算管理体系 | 第46-47页 |
6.4.1 建立资金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 第46-47页 |
6.4.2 资金预算的编制 | 第47页 |
6.4.3 资金预算的执行与分析 | 第47页 |
6.5 加强集团信息化建设 | 第47-48页 |
6.5.1 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 | 第47页 |
6.5.2 完善信息系统的功能 | 第47页 |
6.5.3 硬件设备的升级 | 第47-48页 |
6.6 加大集团财务公司人力资源建设 | 第48-50页 |
6.6.1 提高集团财务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 | 第48页 |
6.6.2 建立人员考核和激励制度 | 第48页 |
6.6.3 加大专业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力度 | 第48-50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