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2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2-40页 |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2-17页 |
·选题背景 | 第12-15页 |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7-31页 |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7-23页 |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23-31页 |
·主要概念界定 | 第31-33页 |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第33-40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33-35页 |
·研究内容与主要观点 | 第35-37页 |
·创新点 | 第37-40页 |
第2章 货币流动性问题分析的理论基础 | 第40-60页 |
·货币流动性供给与需求理论 | 第40-51页 |
·货币流动性供给理论 | 第40-46页 |
·货币流动性需求理论 | 第46-51页 |
·货币传导机制理论 | 第51-56页 |
·康替龙的货币传导机制理论 | 第51-52页 |
·休谟的货币传导机制理论 | 第52页 |
·费雪的货币传导机制理论 | 第52-53页 |
·魏克赛尔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 第53-54页 |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货币政策有效性 | 第54-56页 |
·蒙代尔-弗莱明的内外均衡理论 | 第56-60页 |
第3章 中国货币流动性规模与结构分析 | 第60-86页 |
·中国货币流动性的内涵与测度 | 第60-65页 |
·中国货币流动性基本特征 | 第65-73页 |
·总量飞速增长 | 第65-68页 |
·结构呈"X"型曲线 | 第68-71页 |
·外汇资产成为货币流动性形成的主要渠道 | 第71-73页 |
·中国货币流动性过剩成因分析 | 第73-81页 |
·外部原因—全球主要经济体宽松的货币政策 | 第73-79页 |
·内部原因—GDP快速增长 | 第79-81页 |
·内部原因之二——宽松货币政策 | 第81页 |
·中美货币总量与结构对比分析 | 第81-86页 |
·总量比较 | 第82页 |
·结构分析 | 第82-86页 |
第4章 中国货币流动性管理效应分析 | 第86-116页 |
·流动性管理效应判断标准 | 第86-88页 |
·与经济增长相匹配 | 第86-87页 |
·与资产价格相适应 | 第87-88页 |
·与经济周期相协调 | 第88页 |
·货币流动性管理效应实证研究的理论框架 | 第88-93页 |
·流动性与经济增长理论 | 第88-91页 |
·流动性与一般均衡理论 | 第91-92页 |
·流动性与货币经济周期理论 | 第92-93页 |
·中国货币流动性管理效应模型构建 | 第93-113页 |
·中国货币流动性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 第94-98页 |
·中国货币流动性与资产价格关系分析 | 第98-103页 |
·中国货币流动性与经济周期关系分析 | 第103-113页 |
·结论 | 第113-116页 |
第5章 中国货币流动性管理工具运用效果分析 | 第116-138页 |
·货币流动性管理工具在中国的运用 | 第116-127页 |
·货币流动性管理的工具与国际经验 | 第116-123页 |
·中国货币流动性管理的主要工具 | 第123-125页 |
·中国货币流动性管理工具运用历史回顾 | 第125-127页 |
·中国货币流动性管理工具运用效果测算 | 第127-135页 |
·存款准备金 | 第127-130页 |
·公开市场操作 | 第130页 |
·利率工具 | 第130-135页 |
·结论 | 第135-138页 |
第6章 中国货币流动性管理与工具运用的现实选择 | 第138-159页 |
·中国货币流动性管理面临的挑战 | 第138-143页 |
·货币流动性充裕隐藏潜在货币危机 | 第138-140页 |
·货币流动性过剩导致通货膨胀预期加剧 | 第140页 |
·高货币存量制约货币政策的有效运行 | 第140-142页 |
·国际收支不平衡限制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 | 第142-143页 |
·中国货币流动性管理模式设计 | 第143-151页 |
·货币流动性控制的核心——强化中国人民银行的作用 | 第143-144页 |
·货币流动性控制的基础——以M2与社会融资规模为中介目标 | 第144-146页 |
·货币流动性控制的指标——社会融资规模指标体系构建 | 第146-149页 |
·货币流动性控制的关键——外汇储备投资优化管理 | 第149-151页 |
·提高中国货币流动性管理效应水平的措施 | 第151-154页 |
·调整货币供应量与均衡利率 | 第151-152页 |
·控制股票市场与房价波动 | 第152-153页 |
·实施逆周期调控 | 第153页 |
·完善流动性管理预警监测体系 | 第153-154页 |
·改善中国货币流动性管理工具运用效果的措施 | 第154-157页 |
·改进差别存款准备金率调控方式 | 第154-156页 |
·转变公开市场操作方式 | 第156页 |
·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 第156-157页 |
·本文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 | 第157-159页 |
附录 | 第159-179页 |
参考文献 | 第179-191页 |
后记 | 第191-193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