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2-14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4-34页 |
文献综述一: 骨质疏松症发病机理的进展研究 | 第14-21页 |
1. 现代医学对骨质疏松症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2. 中医学对骨质疏松症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3. 小结 | 第20-21页 |
文献综述二: 中西药物对骨质疏松症治疗的研究进展 | 第21-27页 |
1. 西药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进展 | 第21-24页 |
2. 中药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进展 | 第24-26页 |
3. 小结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34页 |
前言 | 第34-35页 |
第二部分 理论探讨 | 第35-43页 |
1. 时间医学与天人相应具有相似内核 | 第35-36页 |
1.1 生命四时节律是中医学天人相应理论的重要命题 | 第35-36页 |
1.2 现代医学逐步认识生物具有四时节律 | 第36页 |
2. 四季择时用药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第36-38页 |
2.1 中医学素有针对疾病季节性发作的防治理论 | 第37-38页 |
2.2 现代医学依从四季生命规律择时用药具有意义 | 第38页 |
3. "肾应冬"理论可以为骨质疏松症治疗提供思路 | 第38-41页 |
3.1 骨质疏松症发病与中医肾藏象失调密切相关 | 第38-39页 |
3.2 "肾应冬"理论提示冬季补肾 | 第39页 |
3.3 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症多以补肾为主 | 第39页 |
3.4 采用自拟二仙汤加减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具有临床疗效 | 第39-41页 |
4. 褪黑素可以作为探讨冬季服用补肾益精中药对骨质疏松症治疗作用机理的媒介 | 第41-42页 |
4.1 骨质疏松的发病与人体褪黑素水平相关 | 第41页 |
4.2 运用褪黑素分析论证"肾应冬"理论科学性方面已有建树 | 第41-42页 |
5. 讨论与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第43-84页 |
实验一 冬夏服用补肾益精中药对POP模型大鼠骨代谢影响的研究 | 第43-5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3-48页 |
2. 结果 | 第48-54页 |
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4-57页 |
实验二 POP患者冬季服用补肾益精中药治疗前后疗效对比研究 | 第57-65页 |
1. 资料与方法 | 第57-59页 |
2. 结果 | 第59-63页 |
3.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 第63-65页 |
实验三 POP患者冬季服用补肾益精中药后全年骨矿与血清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研究 | 第65-84页 |
1. 资料与方法 | 第65页 |
2. 结果 | 第65-80页 |
3.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 第80-84页 |
讨论 | 第84-87页 |
1. 骨质疏松症社会背景概述 | 第84-85页 |
2. 冬季用药优势探讨 | 第85-86页 |
2.1 动物实验数据分析 | 第85页 |
2.2 临床观察治疗效果 | 第85页 |
2.3 临床随访检测用药后全年指标结果分析 | 第85-86页 |
2.4 小结 | 第86页 |
3. 创新点与展望 | 第86-87页 |
3.1 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86页 |
3.2 不足之处 | 第86-87页 |
3.3 改进与展望 | 第87页 |
结语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附录 | 第94-100页 |
附表1 知情同意书 | 第94-96页 |
附表2 发药记录表 | 第96-98页 |
附录3 疗效性指标观测表 | 第98-99页 |
附表4 安全性检测记录表 | 第99-100页 |
个人简介 | 第100-101页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