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8-11页 |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8-9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9页 |
(三)难点或创新点 | 第9-11页 |
一、案情简介及争议焦点 | 第11-14页 |
(一)案情简介 | 第11-12页 |
(二)案情争议焦点 | 第12-14页 |
1、主动约办案人员到某地等待见面是否属于自动投案 | 第12页 |
2、未主动投案,但在立案前主动交代侦查机关已掌握的犯罪线索是否构成自首 | 第12-14页 |
二、案件评析 | 第14-29页 |
(一)李甲主动约办案人员到某地等待见面是否属于自动投案 | 第14-19页 |
1、自动投案的法理分析 | 第14-17页 |
2、本案中对李甲“自动投案”的认定 | 第17-18页 |
3、李甲具有自动投案行为,应当认定自首 | 第18-19页 |
(二)未主动投案,但在立案前主动交代侦查机关已掌握的犯罪线索是否构成自首 | 第19-29页 |
1、依据刑法和职务犯罪解释中自首的相关规定,本案构成自首的法理分析 | 第19-24页 |
2、几种特殊情形下自首的认定 | 第24-28页 |
3、本案中李甲行为构成自首的认定 | 第28-29页 |
三、思考建议 | 第29-32页 |
(一)自首制度的立法意义 | 第29-30页 |
1、自首制度有利于降低司法成本、节约司法资源 | 第29页 |
2、自首制度有利于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 第29-30页 |
3、自首制度有利于实现刑罚的目的 | 第30页 |
(二)司法实践中,对自首案件的宽严政策要合理把握 | 第30-31页 |
(三)关于职务犯罪中自首的立法建议 | 第31-32页 |
致谢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6页 |
附录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