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礼学研究--以《左传》为中心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导论 | 第9-28页 |
一、《春秋》撰修缘起 | 第9-14页 |
二、《春秋》阐释路向 | 第14-16页 |
三、《春秋》礼学综述 | 第16-25页 |
四、《左传》以史明礼 | 第25-28页 |
第一章 宗周社会与《春秋》礼学 | 第28-43页 |
第一节 宗周社会礼乐文明 | 第28-35页 |
一、周公制礼作乐 | 第28-31页 |
二、周代礼乐观念 | 第31-33页 |
三、宗周礼学文献 | 第33-35页 |
第二节 春秋时期礼学诞生 | 第35-43页 |
一、春秋时犹尊礼重信 | 第35-38页 |
二、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 第38-40页 |
三、礼学诞生于"复礼" | 第40-43页 |
第二章 从《左传》解读《春秋》礼学 | 第43-115页 |
第一节 《左传》论礼要旨 | 第43-58页 |
一、唯则定国,礼无不顺 | 第43-47页 |
二、唯名与器,不可假人 | 第47-51页 |
三、上下之纪,先王尚之 | 第51-55页 |
四、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 第55-58页 |
第二节 《左传》论礼辞令 | 第58-75页 |
一、礼经国家,为政之舆 | 第59-64页 |
二、天经地义,人立于礼 | 第64-68页 |
三、言以出信,信以守礼 | 第68-72页 |
四、礼有本末,仪非其本 | 第72-75页 |
第三节 《左传》五礼解读 | 第75-98页 |
一、《左传》之吉礼解读 | 第75-80页 |
二、《左传》之嘉礼解读 | 第80-84页 |
三、《左传》之宾礼解读 | 第84-88页 |
四、《左传》之军礼解读 | 第88-91页 |
五、《左传》之凶礼解读 | 第91-98页 |
第四节 《左传》礼学人物 | 第98-115页 |
一、克段于鄢,射王中肩 | 第98-101页 |
二、获五善人,论三不朽 | 第101-103页 |
三、苟利社稷,生死以之 | 第103-107页 |
四、辞不忘国,先国后己 | 第107-108页 |
五、救民百姓,行补三君 | 第108-110页 |
六、好学明礼,生不能用 | 第110-115页 |
第三章 《左传》叙事与《春秋》礼学 | 第115-141页 |
第一节 《左传》:论本事而作传 | 第115-129页 |
一、属辞比事,具文见义 | 第115-119页 |
二、藉言作断,侧笔发微 | 第119-121页 |
三、人间吉凶,天象其征 | 第121-125页 |
四、隔越取同,凸显因果 | 第125-129页 |
第二节 《左传》:从传注到经典 | 第129-141页 |
一、《左传》昭显之经史法则 | 第129-136页 |
二、《左传》解经之多重意义 | 第136-141页 |
余论 | 第141-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143-14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48-149页 |
后记 | 第149-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