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1-13页 |
2 绪论 | 第13-44页 |
2.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3-15页 |
2.2 硫酸盐腐蚀混凝土耐久性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1页 |
2.2.1 混凝土的化学组成及其微观结构 | 第15-17页 |
2.2.2 混凝土腐蚀过程的分类 | 第17-18页 |
2.2.3 硫酸盐侵蚀 | 第18-21页 |
2.3 声发射检测技术 | 第21-39页 |
2.3.1 声发射与声发射技术 | 第21-25页 |
2.3.2 声发射信号及其表征方法 | 第25-34页 |
2.3.3 声发射检测技术的目标及特点 | 第34-35页 |
2.3.4 国内外声发射技术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35-39页 |
2.4 现场调查用到的其他无损检测方法 | 第39-44页 |
3 腐蚀条件下井壁混凝土加速劣化实验过程的时间相似性及其相似比研究 | 第44-63页 |
3.1 引言 | 第44页 |
3.2 腐蚀环境中混凝土井壁结构材料的性能指征及其与服役可靠性之间的关系 | 第44-49页 |
3.2.1 硫酸盐溶液对井壁混凝土材料加速腐蚀实验 | 第47页 |
3.2.2 硫酸盐溶液与初始损伤耦合作用下井壁混凝土材料加速腐蚀实验 | 第47-48页 |
3.2.3 井壁混凝土材料断裂韧度加速腐蚀实验 | 第48页 |
3.2.4 井壁混凝土材料加速腐蚀厚度测定 | 第48-49页 |
3.3 矿井井壁混凝土腐蚀情况现场调查 | 第49-52页 |
3.3.1 井壁腐蚀情况调查 | 第49-51页 |
3.3.2 现场水质化验分析 | 第51页 |
3.3.3 腐蚀混凝土和致密层成分分析 | 第51-52页 |
3.4 混凝土加速腐蚀实验设计 | 第52-58页 |
3.4.1 实验材料和设备 | 第52-54页 |
3.4.2 加速腐蚀方式 | 第54-55页 |
3.4.3 腐蚀溶液配制 | 第55-56页 |
3.4.4 井壁混凝土加速腐蚀实验步骤 | 第56-58页 |
3.5 加速试验的时间与现场时间对应关系确定 | 第58-62页 |
3.6 小结 | 第62-63页 |
4 硫酸盐腐蚀井壁混凝土材料单轴受载过程中的声发射特征 | 第63-95页 |
4.1 引言 | 第63页 |
4.2 腐蚀井壁混凝土材料表观特征与微观结构分析 | 第63-65页 |
4.3 腐蚀井壁混凝土材料单轴压缩声发射基本参数分析 | 第65-76页 |
4.4 腐蚀混凝土声发射信号能量分布特征 | 第76-81页 |
4.5 腐蚀井壁混凝土材料声发射信号的频率特征 | 第81-88页 |
4.6 腐蚀后井壁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 | 第88-89页 |
4.7 腐蚀井壁混凝土材料声发射与力学参数耦合关系 | 第89-94页 |
4.8 小结 | 第94-95页 |
5 腐蚀环境中含初始损伤混凝土单轴压缩过程中声发射性能及其变异性分析 | 第95-113页 |
5.1 引言 | 第95-96页 |
5.2 含初始损伤井壁混凝土材料腐蚀后的微观结构分析 | 第96页 |
5.3 含初始损伤混凝土腐蚀环境下声发射基本参数分析 | 第96-102页 |
5.4 含初始损伤混凝土腐蚀环境下声发射频率特征分布 | 第102-104页 |
5.5 基于振幅分布的混凝土损伤声发射b值研究 | 第104-110页 |
5.6 含初始损伤井壁混凝土材料腐蚀后的力学性能分析 | 第110-111页 |
5.7 小结 | 第111-113页 |
6 腐蚀混凝土材料断裂过程中临界状态的声发射特征 | 第113-156页 |
6.1 引言 | 第113页 |
6.2 混凝土切口梁三点弯曲试验 | 第113-117页 |
6.2.1 实验设计 | 第113-115页 |
6.2.2 实验步骤 | 第115-116页 |
6.2.3 干湿循环加速腐蚀实验 | 第116-117页 |
6.3 普通和掺加仿钢纤维混凝土切口梁表观特征与微观结构分析 | 第117-118页 |
6.3.1 两种混凝土切口梁腐蚀后表观形貌图 | 第117-118页 |
6.3.2 仿钢纤维混凝土切口梁腐蚀后微观结构分析 | 第118页 |
6.4 普通井壁混凝土梁断裂过程中声发射变化特征分析 | 第118-131页 |
6.4.1 开裂点的确定 | 第118-122页 |
6.4.2 普通混凝土切口梁声发射参数分析 | 第122-128页 |
6.4.3 普通混凝土切口梁荷载-位移曲线分析 | 第128-131页 |
6.5 掺加仿钢纤维混凝土梁断裂性能试验声发射变化特征分析 | 第131-137页 |
6.5.1 掺加仿钢纤维混凝土梁断裂性能试验声发射基本参数分析 | 第131-135页 |
6.5.2 仿钢纤维混凝土切口梁荷载-位移曲线分析 | 第135-137页 |
6.6 三点弯曲试验中声发射性能与应力强度因子之间相关性分析 | 第137-147页 |
6.6.1 N-KI关系的理论表达式 | 第137-142页 |
6.6.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142-147页 |
6.7 声发射过程的突变特征 | 第147-155页 |
6.7.1 突变理论简介 | 第147-151页 |
6.7.2 基于灰色-突变模型分析混凝土断裂特性 | 第151-155页 |
6.8 小结 | 第155-156页 |
7 结论 | 第156-159页 |
7.1 结论 | 第156-158页 |
7.2 创新点 | 第158页 |
7.3 展望 | 第158-159页 |
参考文献 | 第159-166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 第166-168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