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弹球损失支持向量机和端口能量函数的暂态稳定评估方法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的定义 | 第9页 |
1.3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评估的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3.1 时域仿真法 | 第9页 |
1.3.2 直接法 | 第9-11页 |
1.3.3 人工智能法 | 第11-12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第2章 支持向量机和能量函数法的基本原理 | 第14-24页 |
2.1 引言 | 第14页 |
2.2 支持向量机的基本原理 | 第14-20页 |
2.2.1 原始特征集构建 | 第14-17页 |
2.2.2 分类器构建 | 第17-19页 |
2.2.3 计算评价指标 | 第19-20页 |
2.3 能量函数法的基本原理 | 第20-23页 |
2.3.1 能量函数的基本概念 | 第20页 |
2.3.2 能量函数构建 | 第20-22页 |
2.3.3 确定极限能量 | 第22-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基于弹球损失支持向量机的暂态稳定评估 | 第24-35页 |
3.1 引言 | 第24页 |
3.2 Pin-SVM的基本原理 | 第24-28页 |
3.2.1 Pin-SVM的数学模型 | 第24-26页 |
3.2.2 边界干扰样本的敏感性分析 | 第26-27页 |
3.2.3 计算评价指标 | 第27页 |
3.2.4 暂态稳定评估流程 | 第27-28页 |
3.3 算例分析 | 第28-34页 |
3.3.1 IEEE-39节点系统 | 第28-31页 |
3.3.2 IEEE-145节点系统 | 第31-32页 |
3.3.3 我国广东实际电网算例 | 第32-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基于端口能量函数法的暂态稳定评估 | 第35-49页 |
4.1 引言 | 第35页 |
4.2 端口能量 | 第35-36页 |
4.3 VSC-HVDC系统端口暂态能量构建 | 第36-39页 |
4.3.1 VSC-HVDC系统模型 | 第36-37页 |
4.3.2 VSC-HVDC系统的控制模型 | 第37-38页 |
4.3.3 VSC-HVDC系统的端口能量 | 第38-39页 |
4.4 算例分析 | 第39-48页 |
4.4.1 修改的IEEE-39节点系统 | 第39-45页 |
4.4.2 修改的IEEE-68节点系统 | 第45-47页 |
4.4.3 厦门电网柔直工程 | 第47-48页 |
4.5 本章小节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6页 |
附录A IEEE-39节点系统及扩展系统 | 第56-60页 |
A.1 IEEE-39节点交流系统 | 第56-59页 |
A.2 IEEE-39节点两端柔性直流混合系统 | 第59-60页 |
附录B IEEE-68节点系统及扩展系统 | 第60-62页 |
B.1 IEEE-68节点交流系统 | 第60-61页 |
B.2 IEEE-68节点两端柔性直流系统 | 第61-62页 |
附录C IEEE-145节点系统 | 第62-64页 |
附录D 广东电网实际系统数据 | 第64-65页 |
附录E 厦门电网实际系统数据 | 第65-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