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研究--以武汉市部分高校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6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2 国外马克思宗教观研究第15-16页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6-17页
        1.3.1 研究思路第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2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相关概念与基本理论第17-32页
    2.1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相关概念第17-18页
        2.1.1 宗教第17页
        2.1.2 宗教观第17-18页
    2.2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基本理论第18-27页
        2.2.1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第18-23页
        2.2.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第23-27页
    2.3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主要思想理论第27-32页
        2.3.1 无神论教育思想第28-29页
        2.3.2 "宗教信仰自由"教育思想第29-30页
        2.3.3 宗教"五性论"的教育思想第30-32页
3 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调查现状及原因解析第32-49页
    3.1 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调查问卷设计第32-33页
        3.1.1 调研对象第32-33页
        3.1.2 调查内容第33页
    3.2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现状分析第33-44页
        3.2.1 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够坚定第33-35页
        3.2.2 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认识较为模糊第35-39页
        3.2.3 大学生对宗教政策的认知程度有限第39-42页
        3.2.4 大学生对宗教信仰的态度趋于宽容第42-44页
    3.3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存在问题的原因解析第44-49页
        3.3.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第44-45页
        3.3.2 家庭宗教观念"基因遗传"第45页
        3.3.3 社会转型期的负面影响第45-46页
        3.3.4 西方宗教观念隐形渗透第46-47页
        3.3.5 个人心理困惑和兴趣使然第47-49页
4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引导路径第49-60页
    4.1 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49-52页
        4.1.1 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第49-50页
        4.1.2 丰富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第50-52页
        4.1.3 开辟多样化的心理疏导渠道第52页
    4.2 开辟家庭引导第二课堂第52-54页
        4.2.1 强化父母引导主体地位第53页
        4.2.2 构建家校互动交流平台第53-54页
    4.3 完善社会舆论宣传引导工作第54-56页
        4.3.1 掌握网络宗教工作主动权第54-55页
        4.3.2 加强对宗教政策的宣传力度第55-56页
    4.4 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第56-60页
        4.4.1 大学生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提高自身素质第56-57页
        4.4.2 大学生要科学辨别和自觉抵制宗教渗透第57-58页
        4.4.3 大学生要明确自身的责任担当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6页
附录第66-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研究
下一篇:习近平文艺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