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7-9页 |
| ABSTRACT | 第9-10页 |
| 1 导言 | 第11-17页 |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 1.2 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13-14页 |
| 1.2.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 1.2.2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 第14-15页 |
| 1.3.1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 1.3.2 技术路线图 | 第14-15页 |
|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5-17页 |
| 1.4.1 可能的创新 | 第15-16页 |
| 1.4.2 可能的不足 | 第16-17页 |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7-25页 |
| 2.1 概念界定 | 第17页 |
| 2.1.1 农村土地 | 第17页 |
| 2.1.2 农户 | 第17页 |
| 2.1.3 土地股份合作社 | 第17页 |
| 2.2 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 2.2.1 土地股份化的法律依据 | 第17-18页 |
| 2.2.2 交易费用理论 | 第18页 |
| 2.2.3 产权理论 | 第18-19页 |
| 2.2.4 制度变迁理论 | 第19页 |
| 2.2.5 规模经济理论 | 第19页 |
| 2.2.6 农户行为理论 | 第19-20页 |
| 2.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20-24页 |
| 2.3.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20页 |
| 2.3.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20-24页 |
| 2.3.3 研究综述 | 第24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3 土地股份合作组织发育机理研究 | 第25-39页 |
| 3.1 土地股份化的原因 | 第25-28页 |
| 3.2 土地股份合作社兼具股份制与合作制的原因分析 | 第28-31页 |
| 3.2.1 与股份制公司的区别 | 第29页 |
| 3.2.2 与传统专业合作社的区别 | 第29-30页 |
| 3.2.3 与家庭承包经营的区别 | 第30-31页 |
| 3.3 土地股份合作组织出现的反馈 | 第31-36页 |
| 3.4 土地股份合作社发育模式的简单评述 | 第36-38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4 土地股份合作组织内部依存性的实证分析 | 第39-53页 |
| 4.1 影响入股社员依存性的主要因素假设 | 第39-40页 |
| 4.2 数据来源与内部依存性的度量 | 第40-41页 |
| 4.3 样本描述性分析 | 第41-44页 |
| 4.4 变量设置与计量模型的选择 | 第44-47页 |
| 4.5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47-51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 5 农户对土地股份合作组织决策响应的实证分析 | 第53-61页 |
| 5.1 影响未入股农户决策响应的主要因素假设 | 第53-54页 |
| 5.2 数据来源与样本描述性统计 | 第54-56页 |
| 5.3 计量模型的选择与变量设置 | 第56-57页 |
| 5.4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57-59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 6 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61-65页 |
| 6.1 主要结论 | 第61页 |
| 6.2 政策建议 | 第61-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71-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