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5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6页 |
2.1 我国灰霾天气的时空演变 | 第11-12页 |
2.2 灰霾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 第12-13页 |
2.3 灰霾严重程度与AQI的关系 | 第13-14页 |
2.4 灰霾所造成的太阳辐射变化对植物的影响 | 第14-16页 |
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6-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8-25页 |
第二章 实验处理水平的确定及实验装置设计 | 第25-33页 |
1 不同程度灰霾导致太阳辐射状况变化程度的确定 | 第26-28页 |
2 覆盖材料选择 | 第28-29页 |
3 处理小区面积的确定 | 第29-31页 |
4 灰霾模拟装置构造 | 第31页 |
5 小结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3-39页 |
1 试验材料与设计 | 第33-34页 |
1.1 试验地点 | 第33页 |
1.2 试验材料及栽培管理措施 | 第33-34页 |
1.3 试验设计 | 第34页 |
1.4 试验处理日数 | 第34页 |
2 观测项目与方法 | 第34-36页 |
2.1 一天内不同时段太阳光谱比例空间分布的测定 | 第34-35页 |
2.2 温湿度数据的测定 | 第35页 |
2.3 太阳总辐射的测定 | 第35页 |
2.4 散射辐射数据的测定 | 第35页 |
2.5 光合有效辐射的测定 | 第35页 |
2.6 冠层温度的测定 | 第35-36页 |
2.7 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测定 | 第36页 |
3 数据分析方法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第四章 灰霾模拟装置实际模拟效果检验 | 第39-55页 |
1 模拟灰霾装置对太阳辐射的实际控制效果 | 第40-43页 |
1.1 灰霾模拟装置对太阳总辐射及散射辐射比例的控制效果 | 第40-42页 |
1.2 灰霾模拟装置的实际模拟灰霾程度 | 第42-43页 |
2 灰霾模拟装置对可见光光谱比例空间分布的影响 | 第43-45页 |
3 灰霾模拟装置对光合有效辐射的影响 | 第45-46页 |
4 模拟灰霾装置对田间温湿度的影响 | 第46-50页 |
4.1 模拟灰霾装置对环境温度的影响 | 第46-49页 |
4.2 模拟灰霾装置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 第49-50页 |
5 模拟灰霾装置对作物冠层温度的影响 | 第50-51页 |
6 小结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第五章 不同程度灰霾造成的太阳辐射变化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55-63页 |
1 不同程度灰霾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 第56-57页 |
2 不同程度灰霾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57-60页 |
2.1 不同程度灰霾对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的影响 | 第57页 |
2.2 不同程度灰霾对水稻每穗粒数的影响 | 第57-58页 |
2.3 不同程度灰霾对水稻结实率的影响 | 第58-59页 |
2.4 不同程度灰霾对水稻千粒重的影响 | 第59-60页 |
3 小结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 | 第63-73页 |
1 讨论 | 第63-67页 |
1.1 利用AQI对不同程度灰霾下太阳辐射变化程度的确定 | 第63-64页 |
1.2 灰霾模拟装置对温湿度的影响 | 第64页 |
1.3 对不同年份灰霾模拟程度的统一 | 第64-65页 |
1.4 不同程度灰霾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 第65-67页 |
2 结论 | 第67-68页 |
3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68页 |
4 本研究今后的发展方向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