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压力与支护论文--矿山压力与岩层移动论文--巷道压力论文

基于大间距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巷道围岩力学行为研究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13-25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3-15页
        1.1.1 选题背景第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15页
    1.2 文献综述第15-22页
        1.2.1 巷道围岩的力学研究第15-17页
        1.2.2 地压监测技术现状第17-19页
        1.2.3 矿山地压理论第19-21页
        1.2.4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下的地压研究第21-22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2-25页
        1.3.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内容第22-24页
        1.3.2 技术路线第24-25页
2 工程背景与巷道地压调查第25-39页
    2.1 工程背景第25-29页
        2.1.1 矿区地层与地质构造第25-26页
        2.1.2 矿体特征第26-27页
        2.1.3 地应力特征第27-28页
        2.1.4 采矿方法第28-29页
    2.2 巷道地压显现特征与分析第29-33页
        2.2.1 巷道地压显现特征第29-33页
        2.2.2 巷道地压显现分析第33页
    2.3 岩体力学参数第33-38页
        2.3.1 岩体结构面调查第33-35页
        2.3.2 岩体的RMR值第35-36页
        2.3.3 Hoek-Brown强度准则第36-38页
    2.4 本章小结第38-39页
3 基于复变解析法的巷道围岩力学求解与分析第39-79页
    3.1 概述第39-40页
    3.2 平面问题的复变解析法第40-45页
        3.2.1 双调和方程的复变形式第40-41页
        3.2.2 应力公式的复变形式第41-42页
        3.2.3 位移公式的复变形式第42页
        3.2.4 边界条件的复变形式第42-44页
        3.2.5 复应力函数的单值形式第44-45页
    3.3 应力与位移的求解第45-58页
        3.3.1 保角变换后的复变求解第45-46页
        3.3.2 复应力函数的求解-柯西积分法第46-58页
    3.4 巷道映射函数的求解第58-65页
        3.4.1 基于Laurent级数的保角映射第58-60页
        3.4.2 映射函数的非线性优化第60-62页
        3.4.3 复杂巷道断面的映射实例第62-65页
    3.5 巷道围岩的力学分析第65-77页
        3.5.1 算例验证第65-66页
        3.5.2 映射函数系数对应力的影响第66-68页
        3.5.3 单向竖向荷载下的应力分析第68-73页
        3.5.4 单向竖向荷载下的位移分析第73-74页
        3.5.5 侧压与高跨比效应第74-77页
    3.6 本章小结第77-79页
4 无底柱崩落法下的巷道群的力学分析第79-115页
    4.1 计算模型第79-82页
        4.1.1 模型的建立第79-81页
        4.1.2 参数选取与力学本构第81-82页
    4.2 采动前的巷道群的力学分析第82-97页
        4.2.1 数据的提取与分析第82-83页
        4.2.2 巷道边界的力学分析第83-90页
        4.2.3 巷道周边围岩的力学分析第90-97页
    4.3 采动过程中的力学分析第97-113页
        4.3.1 回采推进下的应力场分析第97-104页
        4.3.2 不同回采错动距离下的应力场分析第104-110页
        4.3.3 结构参数与回采错动距离的交互作用第110-113页
    4.4 本章小结第113-115页
5 基于连续-离散耦合的巷道围岩变形与破坏机理第115-157页
    5.1 概述第115-116页
    5.2 连续-离散耦合模型的映射算法第116-119页
        5.2.1 耦合映射算法原理第116-117页
        5.2.2 颗粒-节段端点的作用力映射第117-119页
        5.2.3 节段端点-颗粒的速率映射第119页
    5.3 基于矩张量的声发射算法第119-121页
        5.3.1 矩张量的提取方法第119页
        5.3.2 声发射事件的尺度效应第119-120页
        5.3.3 矩张量与矩震级的求解第120-121页
    5.4 计算模型第121-125页
        5.4.1 颗粒间的接触本构第121-123页
        5.4.2 连续-离散耦合模型的建立第123-125页
    5.5 巷道围岩的变形与破坏机理第125-154页
        5.5.1 竖向荷载下的渐进变形破裂第125-131页
        5.5.2 竖向荷载下的矩震级分布特征第131-137页
        5.5.3 不同围压下的破坏特征与矩震级分布特征第137-143页
        5.5.4 矩张量分解与不同围压下的破裂类型第143-146页
        5.5.5 损伤效应对巷道围岩破坏模式的影响第146-154页
    5.6 本章小结第154-157页
6 现场采动地压的监测与模拟分析第157-185页
    6.1 采动地压监测第157-162页
        6.1.1 监测手段与仪器第157-158页
        6.1.2 监测方案第158-162页
        6.1.3 监测数据处理第162页
    6.2 采动地压分析第162-169页
        6.2.1 各进路受力分析第162-167页
        6.2.2 各进路收敛变形第167-169页
    6.3 模拟分析第169-183页
        6.3.1 模型的建立第169-171页
        6.3.2 应力场与位移场的初始状态第171-177页
        6.3.3 现场采动的数值模拟第177-183页
    6.4 本章小结第183-185页
7 结论第185-189页
    7.1 主要结论第185-187页
    7.2 主要创新点第187页
    7.3 研究展望第187-189页
参考文献第189-201页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第201-205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205页

论文共2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冲击性岩石应力状态与声发射信号频率特征相关性研究
下一篇:基于一种AO升级的改良A~2O生物脱氮除磷中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