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中丘陵地区燃煤电厂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
致谢 | 第5-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绪论 | 第15-2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5-16页 |
1.2 土壤重金属来源与危害 | 第16-18页 |
1.2.1 土壤重金属的来源 | 第16页 |
1.2.2 土壤重金属的危害 | 第16-17页 |
1.2.3 土壤重金属污染特点 | 第17-18页 |
1.3 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与形态转化 | 第18-23页 |
1.3.1 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划分方法 | 第18页 |
1.3.2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 第18-20页 |
1.3.3 土壤中重金属形态转化的影响因素 | 第20-23页 |
1.4 燃煤电厂周围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1.4.1 燃煤电厂周边土壤重金属浓度水平 | 第23页 |
1.4.2 燃煤电厂周边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 | 第23-24页 |
1.5 研究方案 | 第24-27页 |
1.5.1 研究目标 | 第24-25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1.5.3 研究路线 | 第26-2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7-34页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7-29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27页 |
2.1.2 地形地貌 | 第27页 |
2.1.3 气候环境 | 第27页 |
2.1.4 燃煤电厂概况 | 第27-29页 |
2.2 样品采集与预处理 | 第29-30页 |
2.2.1 采样点分布 | 第29页 |
2.2.2 样品采集 | 第29-30页 |
2.2.3 样品预处理 | 第30页 |
2.3 样品分析设备与方法 | 第30-33页 |
2.3.1 主要实验设备 | 第30页 |
2.3.2 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方法 | 第30-31页 |
2.3.3 土壤汞测定的分析方法 | 第31-32页 |
2.3.4 土壤铅、镉、铬总量测定分析方法 | 第32页 |
2.3.5 土壤重金属各赋存形态的分析方法 | 第32-33页 |
2.4 数据处理方法 | 第33-34页 |
3 电厂周围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及分布特征 | 第34-56页 |
3.1 土壤理化性质 | 第34-36页 |
3.2 表层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 | 第36-38页 |
3.2.1 表层土壤中重金属的浓度水平 | 第36-38页 |
3.2.2 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 | 第38页 |
3.3 表层土壤中重金属的水平分布特征和来源 | 第38-43页 |
3.3.1 土壤重金属的空间结构变异 | 第38-40页 |
3.3.2 土壤重金属的水平空间分布特征和来源 | 第40-43页 |
3.4 剖面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 | 第43-46页 |
3.5 剖面土壤中重金属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 第46-51页 |
3.5.1 剖面土壤中重金属的垂直分布特征 | 第46-49页 |
3.5.2 剖面土壤中重金属分布的影响因素 | 第49-51页 |
3.6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 第51-53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3-56页 |
4 电厂周围土壤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分布 | 第56-70页 |
4.1 土壤中重金属不同形态含量 | 第56-57页 |
4.2 土壤中重金属不同形态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57-58页 |
4.3 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的影响因素 | 第58-66页 |
4.3.1 土壤重金属总量对重金属形态分布的影响 | 第58-59页 |
4.3.2 土壤pH值对重金属形态的影响 | 第59-61页 |
4.3.3 土壤有机质对重金属形态的影响 | 第61-62页 |
4.3.4 影响土壤中汞甲基化的因素 | 第62-66页 |
4.4 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 第66-6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70-73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70-72页 |
5.2 不足与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2页 |
作者简介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