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属性群决策的项目群开发时序决策研究--以城市综合体为例
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32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5-18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5-17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8页 |
1.2.1 项目群和项目群管理研究 | 第18-23页 |
1.2.2 项目群投资决策研究 | 第23-25页 |
1.2.3 城市综合体投资决策研究 | 第25-26页 |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小结 | 第26-28页 |
1.3 论文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范围 | 第28-30页 |
1.3.1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9页 |
1.3.3 研究范围界定 | 第29-30页 |
1.4 论文创新点及研究方法 | 第30-32页 |
1.4.1 本文创新点 | 第30页 |
1.4.2 本文研究方法 | 第30-32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32-48页 |
2.1 项目群及城市综合体概念基础 | 第32-38页 |
2.1.1 项目群相关概念论述 | 第32-34页 |
2.1.2 城市综合体相关概念论述 | 第34-37页 |
2.1.3 项目群视角下城市综合体新内涵 | 第37-38页 |
2.2 城市综合体功能类型及功能定位模式 | 第38-42页 |
2.2.1 城市综合体功能类型 | 第38-41页 |
2.2.2 城市综合体功能定位模式 | 第41-42页 |
2.3 项目群及城市综合体开发时序的概念分析 | 第42-44页 |
2.3.1 开发时序概念的提出 | 第42-43页 |
2.3.2 开发时序概念内涵 | 第43页 |
2.3.3 开发时序决策问题本质 | 第43-44页 |
2.4 多属性群决策理论概述 | 第44-48页 |
2.4.1 多属性群决策概念内涵 | 第44页 |
2.4.2 多属性群决策问题的分类 | 第44-45页 |
2.4.3 本文决策问题的性质界定 | 第45-46页 |
2.4.4 本文多属性群决策问题的原理描述 | 第46-48页 |
第3章 城市综合体开发时序影响要素分析 | 第48-77页 |
3.1 影响要素的确定原则及思路 | 第48-51页 |
3.1.1 影响要素确定原则 | 第48-49页 |
3.1.2 影响要素确定思路 | 第49-51页 |
3.2 战略目标层面的时序影响 | 第51-61页 |
3.2.1 综合效益目标 | 第51-55页 |
3.2.2 城市功能目标 | 第55-59页 |
3.2.3 开发经营策略 | 第59-60页 |
3.2.4 形象定位 | 第60-61页 |
3.3 相关利益主体层面的时序影响 | 第61-66页 |
3.3.1 相关利益主体概述 | 第61-63页 |
3.3.2 相关利益主体层面时序影响要素 | 第63-66页 |
3.4 资源条件层面的时序影响 | 第66-71页 |
3.4.1 资源条件的基本内涵 | 第66-68页 |
3.4.2 资源条件层面时序影响要素 | 第68-71页 |
3.5 城市综合体开发时序影响要素体系 | 第71-72页 |
3.6 城市综合体开发时序优先级模式偏好分析 | 第72-77页 |
3.6.1 开发时序优先级模式分析 | 第72-74页 |
3.6.2 开发时序优先级模式偏好矩阵 | 第74-77页 |
第4章 城市综合体开发时序多属性群决策模型 | 第77-97页 |
4.1 开发时序多属性群决策指标体系 | 第77-81页 |
4.1.1 决策指标选取原则 | 第77-78页 |
4.1.2 决策指标体系构建程序 | 第78-81页 |
4.1.3 开发时序多属性群决策指标体系 | 第81页 |
4.2 决策信息的收集与处理 | 第81-83页 |
4.2.1 决策属性信息的收集 | 第81页 |
4.2.2 决策属性信息的规范化处理 | 第81-83页 |
4.3 多业态开发时序多属性群决策模型 | 第83-96页 |
4.3.1 个体决策指标主客观权重 | 第84-88页 |
4.3.2 决策专家客观赋权 | 第88-90页 |
4.3.3 群体决策指标主客观权重 | 第90-91页 |
4.3.4 主客观权重集结 | 第91-93页 |
4.3.5 多属性群决策信息集结 | 第93-96页 |
4.4 开发时序多属性群决策流程结构 | 第96-97页 |
第5章 实例分析 | 第97-113页 |
5.1 项目概况 | 第97-99页 |
5.1.1 项目基本简介 | 第97页 |
5.1.2 项目定位及功能构成 | 第97-98页 |
5.1.3 项目开发进度情况 | 第98-99页 |
5.2 实例应用 | 第99-112页 |
5.2.1 获取备选方案 | 第99-100页 |
5.2.2 决策属性信息的收集与处理 | 第100页 |
5.2.3 个体决策指标主客观权重确定 | 第100-108页 |
5.2.4 决策专家客观赋权 | 第108-109页 |
5.2.5 群体决策指标主客观权重确定 | 第109页 |
5.2.6 决策指标组合权重确定 | 第109-110页 |
5.2.7 个体决策为群体决策的集结 | 第110页 |
5.2.8 综合决策及方案优选 | 第110-112页 |
5.3 结果分析 | 第112-113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3-116页 |
6.1 结论 | 第113-114页 |
6.2 展望 | 第114-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123-124页 |
致谢 | 第124-126页 |
附录 1 | 第126-132页 |
附录 2 | 第132-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