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图像的特征与去雾算法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去雾算法的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基于图像增强的去雾方法 | 第9-11页 |
·基于图像复原的去雾方法 | 第11-14页 |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工作 | 第14-15页 |
2 雾霾图像的形成与评价 | 第15-21页 |
·雾天图像降质模型 | 第15-17页 |
·雾霾天气的形成和区别 | 第15-16页 |
·大气散射模型 | 第16-17页 |
·图像的评价机制 | 第17-19页 |
·图像的主观评价机制 | 第18页 |
·图像的客观评价机制 | 第18-19页 |
·雾天图像特征判断 | 第19-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3 基于暗通道先验的图像去雾 | 第21-26页 |
·暗通道先验模型 | 第21-22页 |
·图像透射率估计 | 第22-23页 |
·透射率的优化 | 第23-24页 |
·有雾图像整体大气光估计 | 第24页 |
·结合大气散射模型对图像去雾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4 基于暗通道先验的图像去雾优化 | 第26-40页 |
·暗通道先验算法在明亮区域的改进 | 第26-31页 |
·暗通道先验算法在明亮区域不适用的原因 | 第26页 |
·基于不适用原因得到改进透射率 | 第26-31页 |
·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31-34页 |
·结合软件编写平台编写图像去雾软件 | 第34-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