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非营利组织志愿者激励机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1 绪论 | 第10-14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页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2-14页 |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2 非营利组织志愿者激励机制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4-25页 |
·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7页 |
·非营利组织及其特点 | 第14-15页 |
·志愿者及其特点 | 第15-16页 |
·志愿精神 | 第16-17页 |
·激励机制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激励 | 第17-18页 |
·激励制度 | 第18页 |
·激励方法 | 第18页 |
·激励机制 | 第18页 |
·非营利组织志愿者激励机制的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激励理论 | 第18-21页 |
·公民社会理论 | 第21页 |
·人力资本理论 | 第21-22页 |
·非营利组织志愿者激励机制及构建原则 | 第22-25页 |
·非营利组织志愿者激励机制构建及内容 | 第22-23页 |
·非营利组织志愿者激励机制构建原则 | 第23-25页 |
3 国内外非营利组织志愿者激励机制的比较 | 第25-32页 |
·我国非营利组织志愿者激励机制现状 | 第25-28页 |
·志愿服务文化逐渐渗透 | 第25页 |
·志愿者权益有政策性保障 | 第25-26页 |
·建立了教育培训体系 | 第26-27页 |
·激励方式以精神激励为主 | 第27-28页 |
·国外非营利组织志愿者激励机制的实践和特点 | 第28-30页 |
·注重志愿精神的培养 | 第28-29页 |
·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大力支持 | 第29页 |
·注重对志愿者教育培训激励的投入 | 第29页 |
·社会捐助非营利组织的积极性非常高 | 第29-30页 |
·国外非营利组织志愿者激励机制对我国的启示 | 第30-32页 |
·激励措施灵活全面 | 第30页 |
·志愿者培训务实 | 第30-31页 |
·资金来源渠道宽泛 | 第31-32页 |
4 非营利组织志愿者激励机制问题分析 | 第32-37页 |
·非营利组织志愿者激励理念陈旧 | 第32页 |
·非营利组织志愿者激励方式单一 | 第32-34页 |
·非营利组织志愿者激励制度缺陷 | 第34-35页 |
·非营利组织专业化激励实施人员缺乏 | 第35-37页 |
5 完善非营利组织志愿者激励机制的对策 | 第37-44页 |
·创新非营利组织志愿者激励机制理念 | 第37-39页 |
·借用外脑为非营利组织志愿服务出谋划策 | 第37页 |
·了解新时期志愿者的需求 | 第37-38页 |
·建立志愿者“共同愿景” | 第38页 |
·加强志愿者文化氛围建设 | 第38-39页 |
·改善非营利组织志愿者激励机制的运行环境 | 第39-40页 |
·政府应加强志愿服务方面的立法保障 | 第39页 |
·政府应给与志愿者激励政策性支持 | 第39页 |
·加强宣传营造环境 | 第39-40页 |
·健全非营利组织志愿者激励机制的制度设计 | 第40-41页 |
·改革培训制度 | 第40页 |
·引进负激励等奖惩制度 | 第40页 |
·建立监督和评估制度 | 第40-41页 |
·建立人性化的激励机制 | 第41-44页 |
·采取适当的物质激励 | 第41页 |
·设置一定的目标激励 | 第41-42页 |
·发挥公平激励的作用 | 第42页 |
·注重人文关怀和情感激励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