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2-22页 |
1 压力 | 第12-13页 |
2 压力应对方式 | 第13-19页 |
·应对方式的概念与理论 | 第13-14页 |
·应对方式的结构与测量 | 第14-15页 |
·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 | 第15-19页 |
3 压力管理干预 | 第19-22页 |
·压力管理干预的三级模型 | 第19-20页 |
·压力管理的多级模型干预 | 第20-22页 |
第二部分 研究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设想 | 第22-26页 |
1 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22-23页 |
·需系统地探索影响因素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 第22页 |
·压力管理理论研究与应用的脱节 | 第22页 |
·实践研究缺乏针对性 | 第22-23页 |
·缺少大学生压力及应对方式的质性研究 | 第23页 |
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3-24页 |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23-24页 |
·研究的实践意义 | 第24页 |
3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4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第三部分 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特点 | 第26-47页 |
1 研究目的 | 第26页 |
2 对象与方法 | 第26-28页 |
·研究对象 | 第26-27页 |
·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3 研究结果 | 第28-47页 |
·大学生的主要压力源 | 第28-33页 |
·常见的压力反应 | 第33-36页 |
·认知评估 | 第36-38页 |
·常见的应对方式 | 第38-45页 |
·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部分 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 | 第47-63页 |
1 研究目的 | 第47页 |
2 研究假设 | 第47-51页 |
·认知评估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 第47-48页 |
·核心自我评价与认知评估的关系 | 第48-49页 |
·核心自我评价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 第49-50页 |
·社会支持与认知评估、应对方式的关系 | 第50-51页 |
3 研究方法 | 第51-56页 |
·被试 | 第51-52页 |
·测量工具 | 第52-53页 |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53页 |
·测量工具的信效度检验 | 第53-56页 |
4 结果 | 第56-62页 |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 第56页 |
·核心自我评价、认知评估、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 第56-58页 |
·假设检验 | 第58-62页 |
5 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部分 多级模型压力管理的干预研究 | 第63-88页 |
1 研究目的 | 第63页 |
2 研究过程 | 第63页 |
3 研究伦理 | 第63-64页 |
·取得团体成员的知情同意书 | 第63-64页 |
·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尽量客观呈现 | 第64页 |
4 干预方案的设计 | 第64-70页 |
·方案的主要内容 | 第64-69页 |
·方案大纲 | 第69-70页 |
5 研究假设 | 第70-71页 |
6 研究方法 | 第71-73页 |
·实验设计 | 第71-72页 |
·研究变量 | 第72页 |
·研究对象 | 第72-73页 |
·研究程序 | 第73页 |
7 结果分析 | 第73-88页 |
·研究结果一:量化分析 | 第73-77页 |
·研究结果二:质性分析 | 第77-88页 |
第六部分 分析讨论 | 第88-96页 |
1 大学生的压力和应对方式整体状况分析 | 第88-90页 |
·大学生的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分析 | 第88-89页 |
·大学生的应对方式 | 第89-90页 |
2 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90-93页 |
·认知评估对应对方式的影响 | 第90-91页 |
·社会支持对应对方式的影响 | 第91-92页 |
·核心自我评价对压力应对方式的影响 | 第92-93页 |
3 大学生压力管理干预的讨论 | 第93-96页 |
·关于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93页 |
·关于干预方案的设计 | 第93-94页 |
·关于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 | 第94-95页 |
·关于研究者本身 | 第95-96页 |
第七部分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96-98页 |
1 结论 | 第96页 |
2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 第96-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5页 |
附录一 量表 | 第105-109页 |
附录二 访谈提纲 | 第109-110页 |
附录三 知情同意书和承诺书 | 第110-111页 |
附录四 反馈单 | 第111-11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巧成果 | 第112-113页 |
致谢 | 第113-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