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岳桦林带土壤—植被恢复设计实施与评价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1 引言 | 第8-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有关生态恢复概念的研究 | 第9-12页 |
| ·合成土壤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植被恢复的研究 | 第10-11页 |
| ·土壤种子库的研究 | 第11-12页 |
| 2 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 第12-16页 |
| ·研究区自然概况 | 第12-14页 |
| ·地质地貌概况 | 第12-13页 |
| ·地方气候特征 | 第13页 |
| ·土壤特征 | 第13-14页 |
| ·植被特征 | 第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 ·野外工作 | 第14-15页 |
| ·室内研究 | 第15-16页 |
| 3 长白山岳桦林带土壤-植被恢复方案设计 | 第16-34页 |
| ·试验地的设计 | 第16-17页 |
| ·试验样地的选择 | 第16页 |
| ·样地的前期处理 | 第16-17页 |
| ·亚高山森林草甸土合成方案 | 第17-23页 |
| ·合成土壤原料的样品采集方案 | 第18页 |
| ·亚高山森林草甸土测定指标的选取 | 第18页 |
| ·测定方法 | 第18-19页 |
| ·合成土壤实验数据结果及分析 | 第19-22页 |
| ·合成土壤的铺设 | 第22-23页 |
| ·种苗培育工程设计 | 第23-24页 |
| ·恢复物种的选择 | 第23-24页 |
| ·育苗基地的选择 | 第24页 |
| ·种苗的培育 | 第24页 |
| ·土壤种子库建设方案 | 第24页 |
| ·岳桦林带土壤种子库预设 | 第24页 |
| ·实验数据结果及分析 | 第24页 |
| ·植被恢复工程方案设计 | 第24-33页 |
| ·植被恢复的目标 | 第25页 |
| ·植被恢复原则 | 第25页 |
| ·立地类型划分 | 第25-26页 |
| ·物种配置模式 | 第26-27页 |
| ·植被恢复工程实施模式 | 第27页 |
| ·苗木的移植 | 第27-33页 |
| ·植被恢复后期的养护管理 | 第33-34页 |
| ·移植初期的苗木养护 | 第33页 |
| ·枯死苗木的管理 | 第33页 |
| ·外来种入侵的防治 | 第33-34页 |
| 4 长白山大峡谷土壤-植被恢复工程效果评价 | 第34-38页 |
| ·关键种恢复效果与评价 | 第34-35页 |
| ·植物群落调查 | 第34页 |
| ·关键种岳桦的恢复效果评价 | 第34-35页 |
| ·植物群落恢复效果与评价 | 第35-36页 |
| ·林土系统中的土壤理化性质恢复效果与评价 | 第36-38页 |
|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测定 | 第36页 |
| ·植被恢复初期土壤理化性质评价 | 第36-38页 |
| 5 结论与讨论 | 第38-40页 |
| ·结论 | 第38-39页 |
| ·问题与讨论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