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 ·石墨烯的背景 | 第10-11页 |
| ·石墨烯的结构、性质及应用 | 第11-14页 |
| ·石墨烯的结构 | 第11-12页 |
| ·石墨烯的性质和应用 | 第12-14页 |
| ·金属/石墨烯复合体的性质及应用 | 第14-17页 |
| ·Cu/石墨烯复合体的性质及应用 | 第15-16页 |
| ·Ag/石墨烯复合体的性质及应用 | 第16页 |
| ·Au/石墨烯复合体的性质及应用 | 第16-17页 |
| ·金属/石墨烯体系的理论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 ·本课题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8-19页 |
| 第2章 石墨体相及石墨烯的电子结构 | 第19-32页 |
| ·本论文中几个关键物理量的定义 | 第19-20页 |
| ·结合能 | 第19页 |
| ·内聚能 | 第19页 |
| ·生成能 | 第19-20页 |
| ·计算模型 | 第20-21页 |
| ·计算参数选择 | 第21-28页 |
| ·k 点测试 | 第21-22页 |
| ·泛函的选择 | 第22-28页 |
| ·石墨体相的电子结构 | 第28-29页 |
| ·石墨烯的电子结构 | 第29-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3章 单原子吸附的M/石墨烯(M = Cu, Ag, Au)的结构与性质 | 第32-56页 |
| ·计算模型 | 第32页 |
| ·计算参数选择 | 第32-33页 |
| ·Cu/石墨烯体系的结构与稳定性 | 第33-39页 |
| ·几何结构 | 第33-35页 |
| ·电子结构 | 第35-39页 |
| ·Ag/石墨烯体系的结构与稳定性 | 第39-44页 |
| ·几何结构 | 第39-40页 |
| ·电子结构 | 第40-44页 |
| ·Au/石墨烯体系的结构与稳定性 | 第44-49页 |
| ·几何结构 | 第44-45页 |
| ·电子结构 | 第45-49页 |
| ·单原子吸附的M/石墨烯(M = Cu, Ag, Au)体系的比较 | 第49-54页 |
| ·吸附几何与结合能 | 第49-50页 |
| ·态密度 | 第50页 |
| ·原子布居 | 第50-52页 |
| ·键布居 | 第52-53页 |
| ·功函 | 第53-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 第4章 不同覆盖度下M/石墨烯(M = Cu, Ag, Au)的结构与性质 | 第56-81页 |
| ·计算模型 | 第56-57页 |
| ·计算参数选择 | 第57页 |
| ·几何结构与稳定性 | 第57-65页 |
| ·电子结构 | 第65-73页 |
| ·能带和态密度 | 第65-72页 |
| ·前线轨道电子密度图 | 第72-73页 |
| ·Mulliken 布居分析 | 第73-76页 |
| ·原子布居 | 第73-74页 |
| ·键布居 | 第74-76页 |
| ·功功函 | 第76-79页 |
|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 第5章 M_x/石墨烯(M = Cu, Ag, Au; x = 2, 3, 4, 5)的结构与性质 | 第81-106页 |
| ·计算模型 | 第81页 |
| ·计算参数选择 | 第81页 |
| ·几何结构与稳定性 | 第81-90页 |
| ·电子结构 | 第90-100页 |
| ·能带和态密度 | 第90页 |
| ·前线轨道电子密度图 | 第90-100页 |
| ·Mulliken 布居分析 | 第100-103页 |
| ·原子布居 | 第100-102页 |
| ·键布居 | 第102-103页 |
| ·功函 | 第103-104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4-106页 |
| 结论 | 第106-10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8-120页 |
| 致谢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