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频率特异性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符号说明 | 第9-10页 |
综述一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现代认识 | 第10-28页 |
1 发病机制 | 第10-11页 |
2 临床表现 | 第11-12页 |
·疼痛性质 | 第12页 |
·瘙痒和感觉异常 | 第12页 |
·焦虑、抑郁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症状 | 第12页 |
3 诊断 | 第12页 |
4 治疗 | 第12-18页 |
·药物治疗 | 第12-15页 |
·介入疗法 | 第15-17页 |
·神经调控治疗 | 第17-18页 |
·心理干预疗法 | 第18页 |
5 预防 | 第18-19页 |
6 展望 | 第19-20页 |
参考文献 | 第20-28页 |
综述二 祖国医学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认识 | 第28-41页 |
1 病因病机 | 第28-29页 |
2 中医治法 | 第29-36页 |
·中药内治法 | 第29-31页 |
·中医外治 | 第31-32页 |
·针灸疗法 | 第32-35页 |
·针药联合疗法 | 第35页 |
·穴位注射疗法 | 第35-36页 |
3 小结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41-49页 |
1 临床资料 | 第41-42页 |
·病例来源 | 第41页 |
·诊断标准 | 第41页 |
·纳入标准 | 第41页 |
·排除标准 | 第41页 |
·脱落标准 | 第41-42页 |
2 方法与步骤 | 第42-43页 |
·病例分组 | 第42页 |
·治疗方法 | 第42页 |
·观察指标和评价方法 | 第42页 |
·数据管理及统计方法 | 第42-43页 |
3 比较分析 | 第43-49页 |
·病例脱落情况分析 | 第43页 |
·基线资料分析 | 第43-44页 |
·视觉模拟评分(VAS)及VAS百分变化值分析 | 第44-45页 |
·数字疼痛评分(NRS)及NRS百分变化值分析 | 第45-47页 |
·焦虑和抑郁状态评分比较分析 | 第47-49页 |
结果 | 第49-50页 |
讨论 | 第50-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附录一 汉米尔顿焦虑量表 | 第58-60页 |
附录二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64-65页 |
个人简历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