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塌陷坡地砂姜黑土中氮磷流失特征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插图清单 | 第14-16页 |
表格清单 | 第16-17页 |
1 绪论 | 第17-23页 |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氮磷赋存形态 | 第18-19页 |
·坡地氮磷流失影响因素 | 第19-20页 |
·采煤塌陷地氮磷控制因素 | 第20页 |
·砂姜黑土特性 | 第20-21页 |
·研究方案 | 第21-22页 |
·研究目标 | 第21页 |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2 研究区域与方法 | 第23-37页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3-29页 |
·自然地理概括 | 第23-24页 |
·地质环境背景 | 第24-28页 |
·经济概况 | 第28页 |
·砂姜黑土剖面研究 | 第28-29页 |
·采样区域 | 第29-33页 |
·采样点布置 | 第30页 |
·样品采集 | 第30-31页 |
·充填开采地表损害现场踏勘 | 第31-33页 |
·人工降雨试验模拟 | 第33-34页 |
·样品检测项目及方法 | 第34-37页 |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方法 | 第34-35页 |
·土壤氮磷测定方法 | 第35页 |
·数据分析 | 第35-37页 |
3 采煤塌陷地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 第37-51页 |
·土壤颗粒分析 | 第37-39页 |
·土壤颗粒空间特征 | 第37-38页 |
·土壤颗粒时间变化 | 第38-39页 |
·土壤容重 | 第39-41页 |
·土壤容重空间分布 | 第39-40页 |
·土壤容重时间趋势 | 第40-41页 |
·含水量 | 第41-44页 |
·土壤含水量空间分析 | 第41-42页 |
·土壤含水量时间走向 | 第42-44页 |
·pH值 | 第44-45页 |
·土壤pH值空间特征 | 第44页 |
·土壤pH值时间变化 | 第44-45页 |
·有机质 | 第45-47页 |
·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 | 第45-46页 |
·土壤有机质时间趋势 | 第46-47页 |
·可溶性盐 | 第47-51页 |
·可溶性盐的空间特征 | 第47-48页 |
·可溶性盐的时间走向 | 第48-51页 |
4 采煤塌陷地土壤氮磷含量分析 | 第51-57页 |
·土壤铵态氮时空变化 | 第51-52页 |
·土壤有效磷时空变化 | 第52-53页 |
·土壤铵态氮、有效磷和理化性质相关性分析 | 第53-57页 |
5 塌陷坡地氮磷流失特征 | 第57-63页 |
·氮磷流失的降雨强度效应 | 第57-60页 |
·铵态氮流失的降雨强度效应 | 第57-58页 |
·有效磷流失的降雨强度效应 | 第58-60页 |
·氮、磷流失的坡度效应 | 第60-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作者简介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