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离子交换膜的制备及其在全钒液流电池中的应用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目录第9-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29页
   ·引言第11-12页
   ·离子交换膜第12-16页
     ·离子交换膜简述第12页
     ·离子交换膜的作用机理第12-14页
     ·离子交换膜的发展第14-15页
     ·离子交换膜的应用第15-16页
   ·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第16-20页
     ·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简介第16-17页
     ·钒电池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第17-19页
     ·钒电池的特点第19-20页
   ·钒电池用离子交换膜第20-26页
     ·钒电池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第20-21页
     ·钒电池用离子交换膜的研究第21-26页
       ·孔隙填充膜第21-22页
       ·全氟离子交换膜第22-24页
       ·部分氟化离子交换膜第24页
       ·非氟离子交换膜第24-26页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第26-29页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第26-27页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第27-29页
第2章 聚苯醚基噻唑型阴离子交换膜第29-39页
   ·引言第29页
   ·实验部分第29-33页
     ·实验原料与实验仪器第29-30页
     ·聚苯醚基噻唑型阴离子交换膜(MTz-PPO)的制备第30-31页
       ·溴化聚苯醚(BPPO)的制备第30页
       ·聚苯醚基噻唑型阴离子交换膜(MTz-PPO)的制备第30-31页
     ·聚苯醚基噻唑型阴离子交换膜(MTz-PPO)的表征第31-33页
   ·结果与讨论第33-38页
     ·MTz-PPO膜的结构分析第33-34页
     ·MTz-PPO膜的含水率,离子交换容量和尺寸变化率第34-35页
     ·MTz-PPO膜的机械性能第35页
     ·MTz-PPO膜的钒离子渗透率第35-36页
     ·MTz-PPO膜的电池性能第36-38页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3章 sIPN型表面季胺化阳离子交换膜第39-49页
   ·引言第39-40页
   ·实验部分第40-43页
     ·实验原料与实验仪器第40页
     ·sIPN型表面季胺化阳离子交换膜(QSP膜)的制备第40-41页
     ·sIPN型表面季胺化阳离子交换膜(QSP膜)的表征第41-43页
   ·结果与讨论第43-47页
     ·QSP膜的结构分析第43-44页
     ·QSP膜的含水率,尺寸变化率和离子交换容量第44-45页
     ·QSP膜的机械性能第45页
     ·QSP膜的面电阻第45-46页
     ·QSP膜的电池性能第46-47页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4章 两性基团化阴离子交换膜第49-65页
   ·引言第49-50页
   ·实验部分第50-52页
     ·实验原料与实验仪器第50页
     ·两性基团化阴离子交换膜(ZPPT膜)的制备第50-51页
     ·两性基团化阴离子交换膜(ZPPT膜)的表征第51-52页
   ·结果与讨论第52-64页
     ·ZPPT膜的FT-IR和XPS表征第52-54页
     ·ZPPT膜的DSC表征第54-55页
     ·ZPPT膜的离子交换容量第55-56页
     ·ZPPT膜的含水率和尺寸变化率第56-57页
     ·ZPPT膜的面电阻和化学稳定性第57-59页
     ·ZPPT膜的钒离子渗透率第59-60页
     ·ZPPT膜的电池性能第60-64页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结论与展望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5页
致谢第75-77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表面功能涂层制备研究
下一篇:粉煤灰多孔保温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