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10页 |
第一章 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出台的背景及内容 | 第10-19页 |
第一节 美国完全主导的日美同盟 | 第10-12页 |
一、 日美达成“同盟”符合当时日美各自面临的国际形势 | 第10-11页 |
二、 美国完全主导,日本牺牲主权换安全的同盟形成 | 第11-12页 |
第二节 1960 年日美共同合作和安保条约 | 第12-14页 |
一、 《日美安保条约》签订给日本带来的争论 | 第12-13页 |
二、 “新安保条约”的变化 | 第13-14页 |
三、 日美关系迈入“新时代” | 第14页 |
第三节 1978 年前后国际政治环境 | 第14-16页 |
一、 美国经济滞涨,美元体系瓦解 | 第14-15页 |
二、 日、欧经济迅速崛起,形成“多强”局面 | 第15页 |
三、 第三世界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 第15页 |
四、 美苏争霸,美守苏攻 | 第15-16页 |
第四节 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的内容 | 第16-19页 |
一、 防范侵略于未然 | 第17页 |
二、 应对日本遭受武力攻击的处置行动 | 第17-18页 |
三、 应对远东地区威胁日本安全事态的日美间合作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日美防卫合作“新指针”的制定 | 第19-27页 |
第一节 20 世纪 90 年代国际政治环境变化 | 第19-20页 |
一、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结束 | 第19页 |
二、 经济全球化加快,和平发展成为世界主题 | 第19-20页 |
第二节 美国外交军事战略的调整和日美摩擦 | 第20-24页 |
一、 美国的战略调整 | 第20-21页 |
二、 日美多领域摩擦要求调整关系 | 第21-22页 |
三、 两国摩擦缓和的过程 | 第22-24页 |
第三节 “9·11”恐怖袭击和日美两国的调整 | 第24-27页 |
一、 “9·11”恐怖袭击前美国的中东政策 | 第24-25页 |
二、 “9·11”恐怖袭击的发生和美国中东政策的调整 | 第25-26页 |
三、 日本借机全面放开海外派兵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的要点分析 | 第27-44页 |
第一节 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的性质与功能 | 第27-30页 |
第二节 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的特点 | 第30-33页 |
第三节 1978 年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的影响 | 第33-34页 |
一、 “指针”帮助日本提升了军力 | 第33-34页 |
二、 “指针”涉及远东事态给邻国增添不安 | 第34页 |
第四节 “新指针”及相关法案与“旧”指针的区别 | 第34-39页 |
一、 “新指针”变化 | 第35-36页 |
二、 日本借助“新指针”实现多项突破 | 第36-37页 |
三、 对中国及周边其他国家的影响 | 第37-39页 |
第五节 日本积极配合美国反恐的影响分析 | 第39-42页 |
第六节 小结 | 第42-44页 |
第四章 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再次修订的背景及简析 | 第44-53页 |
第一节 新时期再次修改“新指针”的背景 | 第44-49页 |
一、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 | 第44-45页 |
二、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发展 | 第45-47页 |
三、 中日关系的日渐紧张 | 第47-49页 |
第二节 2015 年“新指针”简析 | 第49-53页 |
结论 | 第53-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附件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