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受损的场域研究
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导论 | 第8-16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三)概念界定 | 第10-11页 |
(四)文献回顾 | 第11-15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一 中国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受损现状 | 第16-31页 |
(一)中国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受损现状 | 第16-24页 |
(二)中国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受损特点 | 第24-31页 |
二 妇女土地权益分配的历史回溯 | 第31-34页 |
(一)中国农耕社会妇女的土地财产权 | 第31页 |
(二)民国时期农村妇女的土地财产权 | 第31-32页 |
(三)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妇女的土地财产权 | 第32-34页 |
三 场域视角下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受损的原因剖析 | 第34-45页 |
(一)权力群体——农村场域中的内部权力结构 | 第34-37页 |
(二)“家庭父权制”规则——农村场域中的惯习 | 第37-38页 |
(三)集体成员资格——农村场域资源分配的依据 | 第38-40页 |
(四)村规民约——农村场域中的内部规则 | 第40-42页 |
(五)法律缺位——农村场域的外部权力结构 | 第42-45页 |
四 土地权益分配对策的思考和地方探索 | 第45-51页 |
(一)平衡场域内权力结构——合理调整农村权力群体 | 第45-46页 |
(二) 调整惯习——改变传统观念和风俗 | 第46-47页 |
(三)划定场域边界——依法界定集体成员资格 | 第47-48页 |
(四)引导场域规则合法化——依法制定村规民约 | 第48页 |
(五)擅用外部力量——筑牢法律防线 | 第48-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附录 | 第52-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