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国外的预防护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内的预防护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高等级路面早期病害分类及路面使用性能测定 | 第16-34页 |
·高等级路面病害分类及产生原因 | 第16-20页 |
·裂缝 | 第16-17页 |
·变形 | 第17-19页 |
·松散类 | 第19-20页 |
·其他 | 第20页 |
·路面损坏分级 | 第20页 |
·路面性能的测定 | 第20-24页 |
·路面平整度 | 第20-22页 |
·路面抗滑性能 | 第22页 |
·车辙 | 第22-23页 |
·结构承载力 | 第23页 |
·路面破损 | 第23-24页 |
·都新高速路面调查分析 | 第24-34页 |
·地理气候特征 | 第24-25页 |
·工程概况 | 第25页 |
·公路都匀至新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状况分析 | 第25-34页 |
第三章 高等级公路的路面使用性能的评价 | 第34-46页 |
·单项指标评价 | 第35-41页 |
·路面破损状况评价 | 第35-37页 |
·路面行驶质量评价 | 第37-38页 |
·路面车辙评价 | 第38-39页 |
·路面抗滑性能评价 | 第39-40页 |
·路面结构强度评价 | 第40-41页 |
·路面使用性能综合评价 | 第41-42页 |
·基于加权平均值改进路面使用性能综合评价 | 第42-43页 |
·高等级公路路面使用性能影响因素 | 第43-46页 |
·路面特征因素 | 第43-44页 |
·交通因素 | 第44页 |
·环境因素 | 第44页 |
·工程因素 | 第44-45页 |
·其他因素 | 第45-46页 |
第四章 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性能预测 | 第46-62页 |
·概述 | 第46页 |
·路面性能预测模型的分类 | 第46-48页 |
·确定性模型 | 第46-47页 |
·概率性模型 | 第47-48页 |
·基于灰度理论的预防护高等级路面的性能预测模型 | 第48-54页 |
·基于Matlab的混沌神经网络预测法 | 第48-49页 |
·灰度理论 | 第49-50页 |
·BP神经网络 | 第50-52页 |
·混沌神经网络-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 | 第52-54页 |
·都新高速路面使用性能的预测 | 第54-62页 |
·基于灰度理论的路面性能近期预测 | 第54-55页 |
·基于混沌神经网络模型路面远期使用性能预测 | 第55-62页 |
第五章 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护性养护措施研究 | 第62-72页 |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类型 | 第62-67页 |
·稀浆封层(Slurry Seal)技术 | 第63页 |
·封缝(Crack Sealing)技术 | 第63-64页 |
·雾封层(Fog Seal)技术 | 第64-65页 |
·碎石封层(Chip Seal)技术 | 第65-66页 |
·微表处(Micro-surfacing)技术 | 第66-67页 |
·薄层和超薄沥青混凝土罩面(Thin&Ultrathin HMA Overlay) | 第67页 |
·薄层和超薄沥青混凝土罩面改进研究 | 第67-70页 |
·预防护养护措施适用条件 | 第70页 |
·都新高速的预防护性养护措施选用 | 第70-7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2-74页 |
·主要结论 | 第72-73页 |
·创新点 | 第73页 |
·建议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