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和灸联合微波理疗法对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护理效果的比较
| 缩略语表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前言 | 第10-13页 | 
| 文献综述 | 第13-25页 | 
|  1 盆腔炎概述 | 第13页 | 
|  2 中医疗法综述 | 第13-20页 | 
|    ·内治法 | 第14页 | 
|    ·外用法 | 第14-20页 | 
|  3 西医疗法 | 第20-22页 | 
|    ·抗生素治疗 | 第20-21页 | 
|    ·局部注射治疗 | 第21页 | 
|    ·物理治疗 | 第21-22页 | 
|    ·手术治疗 | 第22页 | 
|    ·综合疗法 | 第22页 | 
|  4 小结 | 第22-25页 | 
| 临床研究 | 第25-36页 | 
|  1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    ·研究对象 | 第25页 | 
|    ·诊断标准 | 第25-26页 | 
|    ·纳入标准 | 第26页 | 
|    ·排除标准 | 第26页 | 
|    ·剔除标准 | 第26页 | 
|  2 抽样及分组方法 | 第26-27页 | 
|    ·抽样方法 | 第26-27页 | 
|    ·分组方法 | 第27页 | 
|  3 研究方法 | 第27-29页 | 
|    ·研究设计 | 第27页 | 
|    ·研究工具 | 第27-29页 | 
|    ·综合疗效评定标准 | 第29页 | 
|  4 研究步骤 | 第29-33页 | 
|    ·研究的准备 | 第29-31页 | 
|    ·研究的实施 | 第31-33页 | 
|  5 资料收集 | 第33页 | 
|  6 数据资料的整理、统计和分析 | 第33页 | 
|  7 质量控制 | 第33-34页 | 
|    ·研究的准备阶段 | 第33-34页 | 
|    ·研究的实施阶段 | 第34页 | 
|    ·研究的评价阶段 | 第34页 | 
|  8 伦理学情况 | 第34-35页 | 
|  9 不良事件的记录和报告方法 | 第35-36页 | 
| 结果 | 第36-42页 | 
|  1 试验前资料比较 | 第36-38页 | 
|    ·一般资料的比较 | 第36-37页 | 
|    ·中医症状量化评分得分比较 | 第37页 | 
|    ·McGill疼痛量表得分比较 | 第37页 | 
|    ·S F-36健康调查表得分比较 | 第37-38页 | 
|  2 试验前后各组组内比较 | 第38-39页 | 
|  3 干预后各组组间比较 | 第39-40页 | 
|  4 临床疗效比较 | 第40-41页 | 
|  5 试验安全评定 | 第41-42页 | 
| 讨论 | 第42-49页 | 
|  1 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证候分析 | 第42页 | 
|  2 灸法的作用机理 | 第42页 | 
|  3 温和灸对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作用机理 | 第42-43页 | 
|  4 本研究的选穴依据 | 第43页 | 
|  5 试验结果讨论 | 第43-48页 | 
|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第43-44页 | 
|    ·试验前得分情况比较 | 第44页 | 
|    ·试验前后得分情况比较 | 第44-46页 | 
|    ·试验后得分情况比较 | 第46-47页 | 
|    ·四组患者之间的疗效比较 | 第47-48页 | 
|  6 存在问题与展望 | 第48-49页 | 
| 结语 | 第49-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 附录 | 第57-71页 | 
| 个人简介 | 第71页 |